守军认出他是刘备,犹豫了一下,刘备骑的是刘璟送他的赤血马,马速极快,风驰电掣般冲出了西城门,冲出城门,刘备见身后没有追兵,这才稍稍松一口气。
这时,刘封也赶来了,他大声道:「父亲,不如我们调头向南,去王威将军的军营!」
刘备沉思片刻,现在还是必须回新野,襄阳回不去,只能请求庞家庇护,从隆中过江,想到这,他对刘封道:「可让一人假扮我,你们护卫他向南奔逃,我去隆中找庞季,从隆中过江北上。」
刘封犹豫一下道:「怎能让父亲一人前往!不如孩儿陪同父亲。」
刘备焦急地一挥手,「我的马快,你跟不上,反而暴露目标,你们快走!」
停一下,刘备又道:「再告诉你二伯父,让他和子龙速命率军北上,准备迎战曹军。」
刘封无奈,只得带领手下向奔去,刘备调转马头,快马加鞭,沿着官道风一般向隆中方向奔去,前面便是檀溪大桥。
中午时分,刘备赶到了鹿门书院,此时他又飢又渴,累得筋疲力尽,他翻身下马,牵着马向山门走去,这时,身后有人笑问道:「这不是刘皇叔吗?怎么一人前来?」
刘备一回头,只见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刘备居荆州多年,常和荆州名士往来,司马徽是荆州仅次于庞德公的大儒,刘备岂能不认识,他连忙施礼道:「备刚从襄阳来,蔡氏欲不利于我,一路逃到隆中。」
司马徽是颍川阳翟人,也是避难来荆州,他是北方名士中的代表人物,在荆州不问官场之事,闭门收徒,教书育人,也从得罪任何人,凡事都说好,便成了荆州有名的好好先生。
司马徽笑眯眯道:「逃出来就好啊!」
刘表知道他凡事都说好,不愿和人深谈,也就不多问,不料司马徽却笑道:「上次我推荐给皇叔的凤雏、卧龙二人,可有进展?」
第242章 求贤纳才
大约在年初时,司马徽和刘备有过一次会面,刘备恳请司马徽介绍几名年轻才俊,司马徽便推荐了凤雏庞统和卧龙诸葛亮,这两人刘备也有耳闻,他为此拜访了庞德公,邀请庞统去新野为官,但庞德公却态度暧昧,没有立即答应。
至于诸葛亮,刘备也听闻他学识出众,但诸葛亮的妻子是蔡瑁的外甥女,同时也是刘表的姨侄女,而且诸葛亮二姊又是蒯家儿媳,正是基于这些千丝万缕的官场联繫,刘备心有顾虑,便没有去找诸葛亮。
很快刘表病重,蔡氏当权,刘备更不敢轻易来襄阳,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现在司马徽问起,刘备只得歉然道:「事情太多,一时难以顾及,让水镜先生失望了。」
司马徽也没有失望,而是笑着点点头,「好!好!」
究竟好在哪里?刘备也是一头雾水。
两人走到山门前,让守门人进去通报,片刻,庞统和庞山民双双迎了出来,「欢迎刘皇叔,司马世叔!」
庞山民是奉刘璟之命前来隆中,眼看曹军即将南下,庞山民的任务劝说父亲率领隆中的士族去江夏避难,刘璟已答应,将江夏书院改为鹿门书院江夏分院,并将整座书院资产赠给鹿门书院,同时承诺,将负担所有士族的生活开支钱粮,条件十分优厚。
不过庞家内部也有分歧,尽管庞德公有意将鹿门书院暂迁去江夏,但族弟庞季却反对庞家迁去江夏,这就是今天庞季不在襄阳的原因。
就算庞家年轻一代也有分歧,庞山民力主迁往江夏,而庞统却坚决反对。
庞山民上前笑道:「两位世叔怎么会一起来?」
司马徽笑呵呵道:「好!好!同来最好。」
刘备却苦笑一声解释道:「我们是在山门前遇到,贤侄,你三叔可在?」
不等庞山民开口,庞统上前笑道:「三叔在,我领皇叔前去。」
刘备担心后面追兵,也顾不得先和庞德公打招唿,便点点头说:「我有急事找他,烦劳贤侄了。」
「皇叔请跟我来!」
庞统带着刘备从另一面向后院走去,司马徽望着两人走远,意味深长地捋须笑了起来,他也跟着庞山民向正堂而去。
庞统带着刘备而行,一边走一边笑问道:「皇叔怎么一个人跑到隆中来?」
「唉!别提了。」
刘备便将襄阳发生之事简单说了一遍,庞统这才知道刘备遭遇的危机,他略一沉吟便笑道:「其实危机也是机会,如果皇叔能抓住机会,从此翻身也说不定。」
刘备放慢了脚步,低声问:「贤侄,此话怎么说?」
庞统笑了笑,「不知皇叔愿意听听远策、中策还是近策?」
刘备的眼睛眯了起来,「我都想听,不过时间紧迫,能否先告诉我近策或者中策?」
「近策很简单,皇叔放弃新野率军南下文聘军汇合,如果不敌曹军,再随他渡过汉水,直接撤往南郡,有云长和子龙两位将军接应,还有王威军队中立,去南郡应该不难,我想皇叔在南郡应该能站住脚吧!」
刘备默默点头,这个方案他也考虑过,不过襄阳未必让他过境,说不定还会趁机吃掉他,他考虑的是走安陆郡,再借道江夏去南郡,刘璟应该会给他这个面子。
「贤侄不妨再说说中策。」
「中策就是联合抗曹,皇叔没想过牵头四家,共同抵抗这次曹军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