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点了点头,「这件事让我考虑一下吧!」
……
回到建业宫,孙权刚走到自己官房,便有侍卫在门口禀报:「启禀吴公,军师求见!」
江东军师便是张昭,孙权知道他这个时候求见,必然是为了荆州之事,他沉吟片刻便道:「请他进来!」
片刻,张昭匆匆走进了官房,躬身行礼道:「微臣参见主公。」
「军师请坐!」
孙权请张昭坐下,又命侍卫上茶,张昭有些着急道:「主公答应荆州出兵了吗?」
「还没有正式答应,只是表了一个态,我会以孙刘两家的大义为重,但具体怎么做,还有待商榷。」
「微臣就是为此事而来,微臣劝主公千万不要为此事得罪曹操。」
「你的意思是说,我拒绝出兵?」孙权眉头一皱问道。
「微臣也不是这个意思,微臣只是觉得眼前的局势,江东还是保持中立较好,江东应该在刘璟和曹操之间谋取最大的利益。」
孙权负手走到窗前,久久凝视着窗外,虽然他决定任命鲁肃为大都督,但在对荆州求援的态度上,他的想法却和张昭的建议不谋而合,现在的刘璟势力已不再是当初那个独占江夏一隅,和江东唇亡齿寒的小势力了,而是一个已经能和曹军抗衡的大势力,在这种情况下,江东就必须审时度势,选择自己的立场。
在孙权看来,刘璟和曹操的争霸还需要很多年才会有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江东无论帮刘璟还是帮曹操,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选择就是中立,在这两大势力的争斗中为江东谋取最大的利益。
沉思良久,孙权又回头问道:「军师有什么方案吗?」
张昭笑道:「方案很简单,既然曹操已经册封了主公,算是给了我们好处,那刘璟也应该有所表示,我们可以向司马懿提出条件,如果对方答应,我们就可以象徵性地出兵合肥,至少表面上不要和刘璟翻脸。」
『象徵性地出兵』,孙权不由笑了起来,又问道:「那具体是什么条件呢?」
「可以提三个条件,一是废除对我们战船上限的约束,其次是归还蕲春郡,第三是取消内河贸易。」
孙权默然无语,前两个条件他还能理解,那么第三个条件就是张昭代表一些高官的利益了,取消内河贸易,那荆州商人就不能深入江东郡县去直接採购货物,而是必须和江东的大商家做买卖,等于是江东的大商家又重新垄断了江东内河。
不过孙权也知道,张昭做事一向是公私兼顾,不会因私而废公,如果公私不能两全,张昭一定会放弃私心而全力为公。
孙权又问道:「如果荆州真的答应这三个条件,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出兵合肥呢?」
张昭摇了摇头,「条件太苛刻了,荆州绝不会全部答应,所以我们出兵不过是做个样子,这样就在两边都获取了利益。」
说到这,张昭又意味深长地笑道:「难道主公不希望他们两败俱伤吗?」
「我明白了!」
张昭的最后一句话说到了孙权的心坎上。
孙权想了想便笑道:「不如这样,就由军师代表我去和司马懿谈一谈,看看三个条件,他们能答应多少?」
停一下,孙权又道:「还有一事我要告诉军师,我已决定任命子敬继任三军大都督一职。」
张昭愕然,居然是鲁肃出任大都督,不过他心中又微微一松,鲁肃还好,只要不是陆逊出任便可。
……
张昭离开了建业宫,转身便去了贵宾驿,他心中有一种明悟,虽然主公任命鲁肃为大都督,但在这次和荆州的谈判上,他还是让自己来主导,由此可见他对鲁肃还是并不太放心,或者说鲁肃的主张不符合他的心意。
不用说,张昭也猜到鲁肃的建议是什么,一定是毫无条件地出兵,如果是在三年前,这样的主张也算是比较理智,但现在还是无条件出兵,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了。
事关一国根本利益,可不是谈谈感情就可以达到目的,至少在他张昭看来是不可能,江东最根本的利益是什么,就是安全。
刘璟和曹操两败俱伤,这样江东就有了安全保证,可惜鲁肃不懂这一点,好在吴公心中明白,无论是强大的汉军,还是强大的曹军,对江东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张昭被驿丞领进了贵宾驿,这时,司马懿也闻讯迎了出来,他刚才还在和刘敏说,江东重臣中谁会为难这次荆州求援,两人都同时想到了张昭,他一向对荆州不友好,没想到张昭居然来访。
这便使司马懿意识到,恐怕这次荆州出使就真如他们事前所担心,江东没有什么诚意援助荆州,虽然心中微微有些不悦,但司马懿还是热情地将张昭迎进内堂。
两人寒暄几句,侍女给他们上了茶,张昭便主动将话题转到了荆州之事上,他沉吟一下道:「其实我们也听说了曹军南下之事,但根据我们从邺都得到的情报,这次曹军南征准备并不充分,所以我们判断,曹操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荆州,而是陇西,只要刘州牧肯答应暂停北征陇西,曹操就一定会收兵回南阳。」
司马懿暗唿张昭果然厉害,一开口便让自己道义处在被动的位置上。
张昭的意思就是说,你们自己可以解决的麻烦,现在却要来求江东帮忙,那江东如果出兵就变成助汉军北征,这就不是雪中送炭了,而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从道义上应该是无偿帮助,但锦上添花则不然,是需要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