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他毅然下定了决心,回头对赵云道:「子龙可率一万军守住大营,我再将张任的一万护粮军调回来,这样就有两万军队,不要轻举妄动,只管盯住西城,我率主力军队北上追击曹军,三天之内,我们必须大破曹军!」
赵云起身行礼,「末将遵命!」
……
曹军确实北撤了,从三更时分开始,六万大军开始离开大营向北撤离,军营上下流传着小道消息,是因为羌人袭击冀城导致撤退,很多将士都忧心忡忡,一旦汉军和羌人形成南北夹击的势态,恐怕他们就凶多吉少了。
队伍撤军非常匆忙,一个时辰就北撤了三十余里,除了粮草之外,营寨和无数辎重都来不及带走,只能全部丢弃。
天还没有亮,刘璟率领数万大军杀到了曹军驻营之处,整个营盘都原封不动,早已人去营内,军服、军械、战鼓、旗帜以及各种辎重大车,都来不及带走,不过曹军倒是把数万石粮食带走了,一颗米也没有留下。
刘璟骑马在曹军大营内视察,曹军的仓促撤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信心倍增,他立刻下令道:「传令全军加速行军,北上追击曹军!」
汉军也加速了行军速度,向北方追去,十几队斥候在前方探路,防止曹军在半路伏击。
时间渐渐到了次日中午,六万曹军已经北撤了八十里,距离冀县还有五十余里,曹操这才下令军队就地休息。
此时曹操已经得到消息,刘璟率主力汉军一路北上追击,距离他们约二十里。
他不由得意地笑了起来,对荀攸贊道:「我一直哀伤奉孝早逝,但现在我已经不再嘆息,有公达在,何惧贾诩?此计步步连环,堪称诱敌经典,我要让子孙们将此计写进兵家史书。」
荀攸笑道:「其实此计能成功,根本原因是刘璟对北伐关中难度估计不足,尤其在南方有船只运送粮草,他们从未出现过后勤问题,所以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体会不深,而祁山道粮食运输之困难,我想这是刘璟事先也没有预料到,导致了他后勤出问题,所以他急于和我们决战,否则以刘璟的精明,他还真不一定上当。」
「可是公达却早就料到了,这就叫精明不如高明。」曹操毫不吝啬对荀攸的赞赏。
这时,有侍卫匆匆来报,「丞相,羌人使者来了。」
「带他上来!」
片刻,几名侍卫将羌人使者带了上来,正是两次出使汉军的戈援,他上前跪下道:「戈援拜见丞相!」
曹操微微点头道:「你们这次肯配合我完成此计,我会赏赐你们,会给你们首领羌王的封号,至于生铁贸易,我会信守承诺,现在你们已经完成任务,可以撤军了。」
「谢丞相封赏,我这就回去请兄长撤军!」
戈援磕了一个头,起身退下去了,曹操望着他走远,这才笑着问荀攸道:「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曹操在剿灭马超后,便派人去斥责南羌酋长千万,指责他支援马超军队,使羌人深为恐惧,千万派妻子来向曹操谢罪,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派兵袭击曹军,至于这次羌人骑兵奇袭冀县,完全是荀攸的计策。
荀攸知道汉军北征会被粮草问题困惑,刘璟必然急于和曹军决战,在汉军北征之前,荀攸便将一切的可能性都算到了,所谓羌人骑兵就是一颗关键的棋子,使刘璟在急于求战的心理焦虑中被诱引北上。
可以说,这是荀攸半生作战中最经典的一次谋略,从戈援第一次出使汉中,到于禁的失败,到选择夏侯兰为主将,偷袭粮道被捕,无意中泄露曹军秘密,一直到羌人骑兵袭击冀城逼迫曹军撤退,所有的环节都是荀攸的精心策划,最终目的就是诱敌北上。
正是他天衣无缝的计谋,终于使曹操心悦诚服,一举奠定了荀攸在曹操心中谋主军师的地位,但羌人骑兵也只是他连环双杀计中的一环,他还有一招杀手锏没有使出,现在是时候了。
荀攸淡淡一笑,「既然刘璟已经中计北上,那么徐晃将军可以出场了!」
……
西城之所以能建县,主要是得益它地利位置重要,它是祁山道的东西分岔点,两条道路在这里交汇,向北可以前往天水郡郡治冀县,向东则是另一条道,通过上邽县,从而继续向东通到广魏郡。
不过向东的官道并不好走,极为崎岖艰难,所以北上的商旅宁愿绕远道先去冀县,再从冀县向东前往广魏郡,道路虽然远了一倍,但道路平坦宽敞,适合运送大量货物,而走东道之人,也只是为了赶时间,或者就近去上邽县。
就在刘璟率大军北上追击曹军的次日,一支约五万人的曹军正沿着崎岖的东道,疾速向西城方向进军,这支曹军便是荀攸连环双杀的另一环,曹军从关中赶来的援军。
曹操在关陇部署二十万大军,最初在陇西部署的兵力并不多,当曹操确定刘璟将率军从祁山道北上,他便亲自率领六万大军赶赴天水郡,尽管如此,在关中的兵力还是有十万之众,完全没有必要,曹操便决定再调五万大军来陇西。
不过荀攸却献上一计,第二轮的五万大军可以作为奇兵,在最关键时刻出现,在荀攸的策划之下,这支军队在秘密进入广魏郡后,并没有再向西来天水郡,而是转道西南,经过上邽县,直扑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