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心中焦急,他无心和荀攸叙家常,两人坐下,他开门见山便道:「刚刚得到消息,刘璋意外病故了。」
这个消息让荀攸一惊,「怎么会病故?」
「听说是巡视途中暴毙,死因不明,极有可能是中毒身亡。」
曹操嘆了口气又道:「现在刘璋的两个儿子互相指责对方下毒,各自统兵征伐,内战打得很激烈,南方东州士和巴蜀系也爆发了激战,益州现在乱成一团。」
荀攸微微哼了一声道:「刘璋暴毙,除了刘璟所为还会是谁?可嘆刘璋两个蠢子各为私利争夺,却不顾大敌临头。」
曹操点了点头,「这是很显然,刘璋之死,刘璟是最大得益者,只要除掉刘璋,益州便成了无主之地,刘璟便可以赶在朝廷任命新州牧之前,夺取巴蜀,美其名曰平定巴蜀之乱,保护民众,在道义上就站住了脚,这个时候他就要逼我承认他对巴蜀控制。」
说到这里,曹操眼中流露出一种掩饰不住的忧虑,对荀攸道:「刘璟占荆州夺巴蜀,天下富庶之地得其二,更有巴蜀地利,如果他的上庸策略成功,将是巴蜀汉中一锅端,然后兵指关中,将占据大汉半壁江山,公达,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
荀攸心中暗暗嘆息一声,刘璋暴毙,刘璟夺取益州大势已成,还能有什么办法阻挡,但他又必须替曹操分忧,沉吟一下,荀攸缓缓道:「微臣有三计,或许能缓一缓刘璟的西进步伐。」
曹操当然也知道这件事极为棘手,如果容易,他自己就决定了,正因为无计可施,他才把荀攸请来,果然不简单,他连忙笑道:「公达请说!」
「第一计可以叫急计,立刻要做,第一是朝廷立刻承认刘循或者刘纬为益州州牧,再派人去益州劝和他们兄弟,使他们停止内讧,一直对外,也可以使刘璟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同时也建议立刻屯兵南阳或者汝南,趁现在刘璟西进,荆州空虚之计,兵压荆州,逼刘璟退兵。」
曹操默默点头,他可以承认刘纬为益州牧,可以让黄权调和内战,这一点没有问题,但说进攻荆州,他却觉得不妥,上次荀攸就提出这个方案,他没有採纳。
倒并不是因为他和刘璟签有互不进攻合约,那种合约对他是没有意义,关键是有汉水和长江阻隔,江夏又有强大的水军,他进攻荆州作用不大,反而撕毁毁约,给了刘璟进攻南阳的机会,所以曹操权衡再三,没有採纳屯兵汝南的方案。
但曹操也不想过多解释,便问道:「公达请说第二计!」
荀攸感觉曹操并不是很惊喜,估计他还是不会採纳兵逼荆州这一条,无奈,他只得又道:「如果刘璟占领了巴蜀,丞相可以暗中支持巴蜀本土派,同时调拨巴蜀本土派和东州士的矛盾,让刘璟在益州难以立足,最后被迫放弃益州,这一计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效果会很好,所以又叫缓计。」
「不错!」曹操贊道:「此乃釜底抽薪之计,没有巴蜀人的支持,刘璟就算将巴蜀吞进嘴里也咽不下去,更关键是,它能替我争取时间,这一计我採纳了,再请问公达第三计。」
荀攸想了想道:「第三计,姑且叫它补计,微臣的意思是说,我们在巴蜀和汉中没有抢到先机,形成了今天的被动,那么我们下一步就要抢在刘璟之前,堵住他的下一步路途。」
「公达是指关中?」曹操问道。
荀攸点了点头,「正是关中!」
曹操负手慢慢踱步,他明白荀攸的意思,关中的关键在马超,如果马超不除,刘璟极可能利用和马超结盟的关系谋取关中。
对马超而言,刘璟入主关中,便意味着他完全掌控陇右,不用再担心关中曹军对韩遂的支持,甚至会请刘璟帮他共灭韩遂。
然而对于刘璟,他若攻占关中,就意味着他从南和西两个方向包围了中原,对自己完全形成了战略优势,使自己顾此失彼,最后必然被刘璟步步蚕食,只有自己抢先掌控关中,灭掉马超,将刘璟堵在汉中,这才是正确之策。
想到这,曹操回头问道:「如果想要灭马超,我们该怎么做?」
荀攸捋须笑道:「马超有骑兵之利,军中将士多有羌人,陇右是他的根基,若在陇右灭他较难,不如把他诱来关中,在关中灭掉他。」
曹操大喜,连忙问道:「计将安出?」
荀攸附耳对曹操低语几句,曹操连连点头,一竖大拇指贊道:「公达之计,高明也!」
第513章 老将争刀
巫城县,身着一身盔甲的庞羲站在城头,心中充满了一种难言的苦涩,短短的一个月内,他的军队便由一万人锐减到不足三千人,这是他十几年来从未遭到过的惨败。
远处山脚下的一片旷野里,布满了无数的帐篷,那是严颜亲自率领前来攻打巫城的八千军队,也是幸亏巫城坚固高大,才阻止了敌军继续向东进军。
庞羲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那就是他不肯放弃巴东郡,将本来就不占优势的兵力一分为二,结果被严颜各个击破,但他又怎么可能甘心放弃巴东郡呢?
说到底,他就不该接受建平郡,虽然他知道刘璟是在利用东州士,但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在利用荆州扩大势力,只是他的军队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胃口,为何要如此贪心?
庞羲低低嘆了口气,转身向城下走去,就在这时,城外忽然响起了隆隆战鼓声,『咚!咚!咚!』喊杀声震天,庞羲急忙回到城墙边,只见一支数千人的军队正黑压压地向巫城蜂拥而来,旌旗招展,声势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