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张鲁的意思很清楚,他是在暗示自己,汉中军应该夺取上庸,杨松这才相通一件事,一个月前张卫忽然提出占领上庸的建议,当时这个建议来得莫名其妙,尽管他们也听闻荆州要夺汉中的传言,但张卫这么一个粗鲁之人,他怎么会想到先发制人,夺取上庸呢?
现在看来,那根本就是张鲁的意思,借张卫之口来试探众人,见大家没有反应,他便不再提此事,但他心中却一直在想着这件事。
自己该如何应对呢?
马车到了杨松的府邸,杨松下了车,立刻对左右令道:「让孟达立刻来书房见我!」
……
孟达现在的身份是杨松部曲统领,统帅杨松的两千私兵部曲,他是以张松心腹的身份来汉中投靠杨松,因为张松被杀使他遭到牵连,不得不逃离巴蜀,这一点杨松深信不疑,也是事实,只是孟达隐瞒了他曾投靠刘璟的经过,只是说那段时间他躲在上庸亲戚家中避风头。
孟达押送货物去关中的途中经歷了考验,也得到了杨松的信任,把他视为心腹,很多事情都会找他商议。
孟达得到杨松要见他的消息,他一路快走,来到了杨松书房前,躬身禀报导:「末将孟达求见!」
「孟将军请进!」
孟达走进了书房,杨松正坐在桌后看书,见他进来,便笑眯眯一摆手道:「孟将军请坐!」
孟达虽然出任杨松的部曲统领,但杨松的部曲同样也是汉中军的一部分,所以张鲁也承认了他的军方地位,加封他为牙将,孟达文武双全,是一名难得统帅型大将,张鲁也对他极为器重,只是碍于杨松的面子,不好直接把他拉到自己麾下。
「谢先生!」
孟达坐了下来,杨松嘆了口气道:「你还记得我一个月前给你说过的那件事吗?关于上庸。」
孟达心中一跳,果然来了,其实不等杨松找他,他这两天也要找机会向杨松提这件事了,他必须要促成汉中攻打上庸。
孟达点点头,「末将记得,就是张校尉提出先发制人,夺取上庸,但后来没有消息了。」
「今天又有消息了。」
杨松苦笑一声道:「今天太守找我过去详谈,我才发现张卫所谓夺取上庸的建议,实际上是太守自己的想法,是他想夺取上庸。」
说到这,杨松瞥了一眼孟达,发现他正沉思不语,不由有些好奇地问道:「孟将军在想什么?」
「末将在想,太守这个时候再次提起上庸,会不会和荆州在荆南用兵有关系?」
「你说得不错!」
杨松赞许地笑道:「太守确实觉得此时是夺取上庸的机会,孟将军,你怎么看这件事?」
孟达欠身道:「实不瞒先生,我兄弟在新年那几天正好去一趟上庸,一方面是探望舅父,另外一方面,我让他顺便去探一探上庸的情报。」
「哦!有什么情报?」杨松极为感兴趣地问道。
「军事机密是探不到,但有一点知道,因为荆州要征伐荆南,在荆州各地抽调军队,上庸原本五千驻兵,被抽调走大半,现在只剩下了一千余人,如果太守真有心要夺上庸,此时正是千载难逢之机。」
杨松心中有些激动起来,他很了解张鲁,既然张鲁已经第二次提到夺取上庸,这说明他已经下了决心,关键是自己要在此事是起到主导作用,才能保持住自己的地位不弱化。
原本杨松只是担心荆州的报復,但孟达告诉了他这个秘密,这便使杨松信心倍增,也忘记了荆州的强大,他沉吟片刻又问:「孟将军是支持太守夺取上庸吗?」
孟达嘆息一声道:「我上次去关中,听说马超已经和刘璟有密切接触,曹操是绝不会让马超得到关中,应该就在今年,曹操一定会攻打马超,为了支援马超,夺取汉中就成了刘璟必然选择,所以我敢肯定,刘璟在攻克荆南,剷除刘备的后顾之忧后,下一步就是兵指汉中,很可能会在夏天时发动对汉中的战争,所以,太守才会想到先发制人,夺取上庸,建立稳固的防御,我觉得这是明智之举。」
杨松抬头望着屋顶,不知在想什么,半晌他问道:「如果让孟将军领兵去攻打上庸,孟将军觉得有多大的把握?」
孟达微微一笑:「如果是我领兵去攻上庸,我只要五千军队,而且并不会强攻,上兵伐谋,三天之内我便能夺取上庸。」
杨松大喜,「如此,将军请随我去见一见太守。」
「现在?」孟达愕然问道。
杨松点点头,「就是现在!」
……
天师府大堂上,张鲁正和一班文武重臣商议攻打上庸,这件事他已经筹谋了一个多月,由于荆州军主力大举进攻荆南,这便给了张鲁一个夺取上庸的良机,终于使他下定了决心。
大堂两边坐了七八个人,包括张鲁的谋士阎圃,主管政务的长史杨松,掌握军权的张鲁之弟张卫和张愧,以及大将杨昂、杨任,以及杨松之弟,参军杨柏。
「古人云,庸人之扰,庸国自古便是汉中以东的富庶之地,地势险要,人口众多,也是汉中的东大门,我思之已久,但迫于我们防御自守的国策,我虽有心,却也不会去攻取它,但现在刘璟要占汉中,夺关中,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那我们就绝不能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