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一州之牧,竟然短见若斯,令人鄙夷,而刘璟、孙权却练兵合纵,同心抗敌,相比之下,刘璋不思联合荆州、江东,只求自保,确实是平庸之辈,不足为虑。
曹操合上信,又笑眯眯问法正道:「法孝直在益州官任何职?」
「下官出任军议校尉。」
「以孝直之才,十几年才混到一个军议校尉,足见刘璋是昏庸之辈,无识人之明,若孝直愿效力于我,我荐你扶风郡太守,如何?」
法正欠身道:「感谢丞相好意,但法正既为使者,当忠于使命,不谈私事。」
「如果孝直不愿效忠于我,其实也可以选择刘璟,此人雄才大略,不在我之下,他是天之骄凤,是我曹孟德平生劲敌,刘季玉碌碌小人,不过是承父荫之草鸡罢了。」
法正沉默片刻回道:「公乃宰相之胸,言辞何以如此刻薄?」
曹操并没有生气,依然微微一笑,「你知道刘璋在信中写了什么吗?」
法正摇了摇头,「主公之信,不是人臣能随意看。」
「你是使者,当然可以看!」
曹操把信递给了他,法正迟疑一下,曹操说得没错,他是使者,不是信使,出使目的他应该知道,他接过了信,匆匆看了一遍。
法正的脸顿时胀得通红,他没想到刘璋竟然如此奴颜卑膝,难怪张松称病不来,简直就是莫大的耻辱。
「怎么样?」
曹操注视着他的表情笑道:「这样的主公,不效忠也罢!」
法正心中长嘆一声,起身深深施一礼,「下官出使是为公事,愿闻丞相公论!」
曹操看了他片刻,淡淡道:「我没有什么书面回信,只有一句口信,你替我转告刘璋。」
第331章 战略撤退
汉水北岸,法正心事重重地望着大江对岸往来船只,他已经完成了出使曹军的任务,一路南下,但此时他却不知回去怎么向刘璋交差?
曹操的讥讽和不屑令他倍感耻辱,甚至连一封回信都没有,就只丢下一句话,让刘璋本人来见,换而言之,就是要求刘璋投降。
说到底,曹操的傲慢和无礼完全是刘璋咎由自取,他的奴颜婢膝当然会令人更加瞧不起,连法正心中都充满了鄙视。
这时一名随从小声问道:「法校尉,我们是去上庸,还是渡江?」
他们这次出使是从汉中出来,经上庸来到樊城,法正沉思不语,既然曹操拒绝了主公的求和,那么巴蜀能不能也和荆州达成联盟,一同抵抗曹军南下?至少回去也能给主公一个交代。
想到这,法正当即对随从道:「去襄阳看看吧!了解一下局势。」
众人调转马头向西而去,从樊城渡江南下是不可能,江夏水军封锁江面,樊城也没有渡船,但法正他们知道,在西面的邓县码头一带,有船家暗中以高价渡江,他们来樊城时便是找到了这样的渡船。
夜晚,法正一行在邓县码头以西约三里外的五槐坡找到了两艘高价揽客的小船,分数批渡过了汉水,向襄阳城疾奔而去。
襄阳城内已是鹤唳风声,曹操率五十万大军南下,将踏平襄阳的消息早已传遍全城,在襄阳城内外引起一片恐慌,襄阳驻军和襄阳官员开始挨家挨户动员襄阳民众东撤江夏。
这一次,包括蔡家、蒯家、庞家在内的十三户襄阳大族也开始撤离了,襄阳城内全城大撤离,尽管襄阳码头上人山人海,但撤离并不混乱,官府和军队都事先安排,每家每户都有船牌,船牌上有各自的船号。
因此码头上数万民众排了数十支队伍,每支队伍都有规定的船只,拥挤喧闹而不失有序。
这时,刘璟也出现在码头上,视察襄阳民众的撤离,襄阳都尉霍峻在一旁陪同刘璟视察,「这一次不仅是襄阳城,包括中庐、临沮等县的民众也同时撤离。」
「他们也得到消息了?」
「是!蔡太守亲自去各县动员,不同以往,这一次几乎都是举县逃亡。」
霍峻指着不远处刚刚涌来的数千民众道:「那些人就是从中庐县赶来。」
刘璟见数千人的涌来使原本有序的码头顿时混乱起来,数千民众扛着大包小包,扶老携幼,哭爹喊娘,有人大吵大闹,甚至还有人随意插队引发了打架,使码头上一片混乱。
刘璟眉头一皱问道:「他们不是从陆路从撤离吗?」
「只有一小部分是从陆路撤离,其余大部份都涌到了襄阳码头,要求跟随船只撤离。」
霍峻苦笑道:「跟船撤离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省去长途跋涉之苦,还能多带财物,路上还有食物,所以基本上都跑来了。」
刘璟见码头上越来越混乱,他担心出事,便对霍峻道:「你去整理秩序吧!把襄阳和外县分开,以免发生冲突。」
霍峻早已心急如焚,他行一礼匆匆而去,这时,一艘两千石的大船靠岸,船身上用木炭写着巨大的五十八号字样,他身边的数百民众一起涌了上去,本来已经排好的队伍也乱了,人人争先恐后要挤上船,哭叫声响成一片。
刘璟不由摇了摇头,这时一名士兵带着一个男子上前,「州牧,此人是蔡家子弟,说有事找你。」
刘璟看了他一眼,依稀是蔡进之弟,他从前见过一次,「你找我有什么事?」
「小人蔡远,是蔡进之弟,有件事祖父命我来告诉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