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上前抱拳行一礼笑道:「在下是巴蜀使者,奉州牧之命前来拜见丞相,烦请带我们前往大营。」
巡哨屯长听说他们是巴蜀使者,倒也没有为难,便点点头道:「既然是巴蜀使者,请随我来!」
巡哨骑兵押送着使者队伍向营门而去。
中军大帐内,曹操正在听取司马懿对安陆郡之战的禀报,张辽夺取安陆郡在曹操的意料之中,并没有什么惊喜,相反,没有能迫降文聘倒让他有点遗憾。
「文聘是我思之已久的名将,可惜你们错过了这次最好的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曹操的语气很温和,但遗憾中已经隐隐透出对张辽的一丝不满,他在张辽临行前已经叮嘱过他,务必生擒文聘,但最后还是让文聘被救走,居然是在最后一刻被江夏军救走,若不是顾及身份,曹操早就把报告摔到地上了。
司马懿有些愕然,他没想到曹操这么看重文聘,张辽事先也没有告诉他,他来面见曹操本想是回禀江夏骑兵之事。
此时曹操根本不关心骑兵,却盯住了文聘之事,使司马懿不得不顺着曹操的思路回答。
「当时张将军确实也是想活捉文聘,希望文聘能投降,但文聘绝不肯降……」
曹操似乎没有耐心听他说下去,他打开战报问道:「战报上说,文聘最后只剩下不到五百士兵了,是这样吗?」
「确实如此!」
「而你们却有五万大军,一百人对付一人,也足够了,大军一拥而上,顷刻间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抓住,但最后还居然被人救走了,你们怎么解释?」
曹操心细如髮,在军报中发现了一些不合理之处,但张辽并没有解释,这让曹操十分不满,他绝不允许下属煳弄自己。
司马懿后背出了一身冷汗,他没有想到曹操居然这么精明,他当然知道原因在哪里?事到如今,他只得硬着头皮实话实说。
「关键是围困文聘并没有倾力而上,只用了两万军。」
「为什么不倾兵而上?」曹操负手冷冷问道。
「这是因为我们想利用文聘为饵,引江夏水军战船来救援,我们便可以将江夏战船困死在涢水之中,但没有想到刘璟竟然是派骑兵来救援,骑兵来得突然,也十分犀利,只片刻间便杀透重围,将文聘救走,丞相,这支骑兵非常强悍,真的不亚于高顺的陷阵营骑兵。」
曹操的思路并没有被司马懿带走,他仰头望着屋顶,半晌才缓缓道:「当年新野之战,贾诩也是想用刘璟来引诱文聘之军,但他却是倾兵而上,一心抓住刘璟,后来我问他,既然是诱敌,为何要拼命抓捕诱饵?贾诩就说,先抓住刘璟,落网为安,至于诱兵,再用一个假刘璟被围便可。」
说到这里,曹操目光锐利地看了一眼司马懿。淡淡道:「仲达,兵不厌诈,你还是要多学学啊!可惜曹仁愚蠢,白白将我的谋士拱手送给刘璟,至今仍是我心中之痛,只要贾诩不丢,纵然是五千骑兵皆阵亡,又有何妨?」
司马懿满脸羞惭,他听懂曹操的话了,江夏骑兵不算什么,江夏战船更不算什么,没有生擒文聘才是最大的失误。
他低下头,「卑职愚钝,辜负了丞相的重託。」
「这件事和你无关,你不必自责,责任在主将张辽!」
曹操又冷冷道:「张辽出战不力,纵走敌军主将文聘,革去他中路军主将之职,由赵俨代之,张辽回大营听令。」
司马懿深深嘆了口气,文聘被救走,连他都为张辽感到遗憾了,他现在才深深体会到,曹操对人才是何等看重了。
这时,大帐外传来侍卫禀报:「启禀丞相,益州牧刘璋派使者到来,现在外求见。」
曹操点点头,「让使者进来!」
他又司马懿道:「你先回去吧!我相信该对张辽说什么,你也很清楚了。」
「是!卑职告退。」
司马懿行一礼退了下去,曹操望着他背影走远,心中的怒火才渐渐消了几分,其实文聘也并不是那么极为重要,曹操只是对张辽不贯彻自己的命令而不满,更重要是,他想在司马懿心中留下一个求贤如渴的印象。
不多时,几名侍卫领着刘璋使者匆匆而来,使者跪下行拜礼道:「益州使者法正拜见丞相!」
曹操想了一想,笑道:「原来阁下就是扶风法孝直,我久仰你的大名了。」
法正从小便被誉为神通,才华横溢,在扶风郡很有名声,他建安初年和好友孟达一起入蜀避灾荒,但他被蜀中官僚派系排挤,一直得不到重用,使他颇感抑郁。
这次出使曹军,本应是别驾张松前来,但张松临时生病,便推荐自己代他前来,却没想到曹操却能说出自己的表字,令他颇为惊讶,连忙道:「法正不敢受丞相之贊!」
曹操也只是在十几年前听说过法正的才学而已,由于法正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曹操也不知道他真正才华,所以也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把他放在心上。
法正连忙取出刘璋的亲笔信,双手呈给曹操,「这是我家州牧的亲笔信,请丞相过目!」
曹操接过信看了一遍,刘璋在信中表示,愿送子去许都为质,同时愿为曹操征伐南方提供军粮,如果曹操愿意,他可上书天子,尊曹操为魏公,信中言辞颇为谄谀。
曹操不由冷笑一声,难道送子为质,提供军粮,自己的大军就不灭巴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