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见刘璟难以劝服,也不再多劝,他将李俊拉到一旁,低声嘱咐道:「用军船在两边护航,声势造大一点。」
李俊明白贾诩的意思,既然不能解决州牧低就的问题,那么索性就造势变成马钧高攀,「先生放心,我会安排好。」
李俊转身去安排了,这时将领们纷纷上岸,贾诩和刘璟的百余亲兵上了另几艘货船,和刘璟一同东行。
船队缓缓调头,向汉水方向驶去,船舱里,刘璟见马钧还有一点拘束,便笑道:「我也有些想法,想和先生探讨一番,万望赐教。」
马钧默默点头,他没想到刘璟并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真心向他请教,以刘璟堂堂州牧身份,居然屈身和自己同坐陋舱,这是他难以想像之事,也由此可见刘璟对自己的重视,正是这份知遇之恩,令马钧心中十分感动。
但他不会表达,只是把这份感激默默记在心中,他刘璟对面坐下,诚恳地说道:「州牧……请说!」
「在一场大战中,往往要耗费大量的箭矢和兵器,少则十万,多则百万,所以战争也是国力之争,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我们单说兵器。」
刘璟取过一张纸,在上面画了几个箭矢和兵器的零件,笑道:「在作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兵器良劣不一,有的工匠手艺高超,打制出来的兵器可让士兵发挥最大的战力,但也有工匠技艺不足,打造出的兵器往往会在战斗中出现意外,比如刀被敌军砍断等等,使士兵死于不幸,不知先生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已经不是机械制造那么简单了,涉及到了管理问题,虽然马钧在这方面兴趣不大,但他感于刘璟的诚意,还是很认真地想了想道:「这个问题其实在秦国时便已解决,可以在兵器内刻上工匠名字,明确追究责任,使工匠不敢马虎,另外,可以加强对兵器的检验,这样也可以大量减少劣质兵器入军。」
刘璟笑了起来,「这样虽然不错,但感觉还是有点不治本,正所谓扬汤止沸,不如绝薪止火,先生以为呢?」
马钧虽然口吃严重,但他思维反应却异常敏捷,他立刻意识到其实刘璟也有方案,便笑问道:「州牧请……继续说!」
「我倒有两个想法,可以作为先生方案的补充,一是在制造兵器时有精确标准,比如制刀,应该用统一的模子,多少宽度,多少厚度,都要规定好,有的铁匠擅长倒模,那他就专门铸模,有的铁匠擅长于锻打,那他就只管锻打,专工其长术。
这样,每个工匠负责一个环节,造一把刀就像流水一样地走,弓箭也是一样,一把弓一支箭经过十几名工匠之手,最后造出来的兵器必将是上佳之品。」
马钧连连点头,刘璟的专工其长术他非常贊成,他的兴致完全被提了起来,他此时更关心刘璟的第二个想法,「其次呢?」他有点急不可耐地问道。
「第二个方案就是建立匠学,在学堂中培养合格的年轻大匠,让所有生徒都能学到真本事,这样兵器人才便会源源不断地涌出。」
马钧听得心驰神往,如果说专工其长术他也能想得到的话,那么建立工匠学堂,这就是他做梦也不敢想之事,不是说办不到,而是工匠地位太低,属于官家奴婢,谁会为工匠办学?
各地诸侯虽然也重视寻找良匠,却并不真正地尊重匠人,更没有哪个诸侯想到办工匠学堂,惟独在刘璟这里听到了。
马钧站起身,向刘璟深深行一礼,言语中充满了感激,「使君能有如此见……见识和胸怀,是匠人之……幸也!」
刘璟虽然早有建立匠学的想法,但现在抛出来完全是为了钓马钧这条大鱼,他早发现马钧胸无城府,是一个率真的性情中人。
那么若要让其上钩,必须用他最喜爱的诱饵,升官发财估计没有用,那么就用匠学这个诱饵,毕竟马钧为扶风郡官学博士。
刘璟笑得像一只狐狸,他笑眯眯地望着马钧,但语气却十分诚恳地说道:「我在三年前便有建立匠学的想法,可以我身边无人,至今无法创立,我知先生为官学博士,能否请先生助我筹办匠学,为提高匠人的地位尽一分力?」
马钧非常为难,他其实并不想来江夏为官,所以他一开始才冷对刘璟,但刘璟的话已经说到这个程度,他马钧若不答应,就是匠人的千古罪人了。
刘璟看出马钧的犹豫,他起身行一礼,十分恳切道:「匠为官户奴婢已有数百年,刘璟有意破之,若先生不肯,终使刘璟之志无望也!」
马钧终于被刘璟的诚意说服了,他无法再推却,只得结结巴巴应允道:「既然使君有……有此大志,马钧安……能不助,只求使君准我先……先回家告之母亲,再辞去官……官学之职,一个月后,我一定来……来江夏应约。」
「好!我相信先生之言,就这么一言为定!」
说到这,刘璟又笑道:「长沙太守张机是天下三大名医之首,若先生来江夏,我会请他为先生治疗蹇涩之症,一定会有所改进。」
马钧大喜,说话口吃的毛病是他毕生之痛,如果张机能替自己治好此症,他就去了一大心病,而且他也有藉口辞去官学博士了。
下雉县一直是江夏的一座小县,几百年来默默无闻,但自从三年前这里出产的石炭油成为军事战略物资后,下雉县便成为了重要县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