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药材,汉中的天麻、杜仲和当归都是上好之品,在汉中卖不出价,但如果运到江东贩卖,可获利十倍。」
这时,贾诩笑眯眯问道:「我们很好奇,陶家的船队居然不挂船帆便能逆水行舟,这是何故?」
陶利不由有些得意地说道:「陶家三年前贩马时把生意扩大到了关中,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货物运输,用骡马队走陆路不仅耗时,而且货量不大,虽然可以走汉水运输,但上庸到汉中一段水流颇急,顺水没有问题,但逆水而行就有困难了,就算有船帆也难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陶家好几年,直到今年夏天,我们遇到高人,才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是怎么解决的?」刘璟好奇地问道。
「很简单,在船底装上木轮桨片,而船工在舱内蹬踏,只需六人,船便可在汉水上逆水而行,这样就解决了船只的推动问题。」
刘璟这才恍然,原来是用人工动力,这倒是一个极好的办法。
贾诩更加好奇,又笑问道:「我很想知道,是哪个高人替你们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刘璟带着贾诩和十几名将领来到码头上,在他们眼前是陶家的货船,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向船底望去,只见在船只的中后部两侧安装了两只叶轮,有点像灌溉用的水车,只不过人是在船舱里蹬踏。
众人又上了船,走进船舱里参观,每个人都极为好奇,他们都是长期呆在江夏,对水战及船只了解很深,如果真有逆水行舟的船只,这对水上航行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只见在船舱后部,两边各有一排踏板,一排有三块踏板,人可以坐着蹬踏,有一根木连轴将三只踏板的支轴联串起来,最后合成一股力,由木连轴带动船外的木轮浆片。
这时,三名船工给众人示范一下,只见三人配合默契,蹬踏得非常轻巧,也不费力,这得益于那根长长的连轴,省了很大的力气。
做工之精巧,设计之巧妙,令众人赞不绝口,刘璟更加想知道,设计这个连轴蹬踏板的高人究竟是谁?竟然颇有一点后世传动机械的原理。
这时,陶利带着一名年约二十五六岁的年轻男子走进来,笑着对刘璟介绍道:「启禀州牧,这位公子便是这种木轮桨片的制造者,关中人,姓马,在关中颇有制器名气,他这次正好跟船,想进一步改进桨片」
刘璟心中一动,这位年轻名匠不会就是马钧吧!
年轻人显得有点紧张,上前向刘璟深施一礼,结结巴巴道:「在下马……马钧,字德衡,关中扶……扶风人,参见……州牧。」
他说话颇为吃力,但刘璟却听得清清楚楚,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发明家马钧,刘璟大喜过望,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遇见马钧。
马钧也是大器晚成,从小家境贫寒,又患有严重口吃,十六岁时赴终南山寻仙求道,不料却遇到一名隐居数十年老人,自称为鬼谷派传人,精于奇门机械。
正是在老人的悉心传授和影响下,一心求道的马钧也渐渐迷恋上了机械制造,八年后返乡,改进纺纱绫机,使效率提高十倍不止,使他一举成名。
马钧专注于各种精巧机械设计,渐渐成为关中名匠,也正是他的名声在外,才使得他有机会踏上了极重家族背景的宦仕之路。
此时马钧在关中已极赋匠名,正逢陶利为汉水行船而苦恼,愿出高价徵求解决方案,一名关中大商贾便将马钧介绍给了陶利。
在马钧的精心设计和十几次试验后,终于发明了踏板木轮桨片,这便解决了船只在河水较急情况下的逆水行舟问题。
马钧自己也知道这项发明意义重大,他担心出现新问题,不断跟船观察改进,今天他又一次跟船观察,不料正好遇到了刘璟。
刘璟既然遇到马钧,当然不会放过他,有他在,自己很多军事机械上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比如弩箭的改进,比如投石机和石砲的改进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个高超的匠人。
「原来阁下便是德衡先生,刘璟久仰大名了,刘璟有不少困惑想向先生请教,不知先生能否赐教?」
马钧沉默片刻道:「在下……跟船行程未完。」
旁边陶利大急,他也知道马钧不是趋炎附势之人,但刘璟是自己的侄女婿,关系非同寻常,他怎么能让刘璟失望。
陶利正要开口相劝,刘璟却摆摆手笑道:「那我就和先生一同跟船试验!」
停一下,刘璟又笑着解释道:「就只我一人,没有士兵烦扰。」
第319章 难以抗拒的诱饵
马钧虽然在关中颇有名气了,但那只是匠名,而在官场上,他此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
但堂堂的荆州牧竟然提出要单独和他乘船同行,这不仅使马钧愕然,也让周围的文武官员们大感惊讶。
连贾诩也忍不住劝道:「州牧单身前往,恐怕安全上有些不妥,还是带上几名侍卫更好一点,请州牧三思。」
表面上是用安全说事,实际上暗示刘璟要考虑自己身份,毕竟马钧只是一名良匠,重用他便可,用不着如此屈身相就。
众人纷纷相劝,但马钧则站在一旁默然不语,他不会说话,但他心中却比谁明白,他认为刘璟是在故作姿态,但他并不想因此让步。
刘璟摆摆手,对众人笑道:「各位不用再劝了,我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没有什么问题,不要再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