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治惊得脸色惨白,呆呆地望着关羽,关羽刀尖一指他厉声喝道:「吾不杀尔,你可速速退去!」
苏治蓦地反应过来,眼前大将竟然是闻名天下的关羽关云长,他后背冒出一声冷汗,一声不吭地拔腿便跑,其余江夏士兵跟着他向北奔逃。
南郡士兵吶喊着要追击,却被关羽举手止住了,他是奉诸葛亮之命率领三千军赶来夺取檀溪之桥,阻拦隆中的曹军和江夏军返回襄阳。
但关羽并不愚蠢,他知道现在绝不能和刘璟结下生死之仇,他克制住了心中的杀机,留了江夏军大将一命。
不过另一方面,关羽也颇为佩服军师的料敌如神,江夏军果真赶来断曹军的后路。
关羽看了看桥樑,已经被拆毁了两座,还剩下一座,他心中有些担忧,如果曹军或者江夏军真的又从隆中退回来怎么办?此桥究竟要不要拆毁?
这时,关羽部将周仓道:「将军,或许曹军不会再回来,但江夏军极有可能会回来,还是拆掉它吧!」
关羽点了点头,从大局看,曹仁回来的可能性确实不大了,但曹军撤离,刘璟肯定会回来,他一挥大刀令道:「拆毁桥樑!」
关羽又对周仓道:「你可率一千军埋伏在桥两边,若江夏军归来可伏击之,同时要立刻通知我。」
「末将遵命!」
关羽安排完毕,又对其余两千士兵喝道:「列队!向襄阳城进发。」
诸葛亮的策略到此已经很明显了,让刘璟在隆中和曹军对阵,他来取襄阳,行渔翁之利。
第310章 襄城之变
隆中的箭战依然在激烈的进行着,双方箭矢如雨,仿佛在空中交织成一片箭云,铺天盖地射向对方。
已经临近中午,但江夏军始终没有发动真正意义上的进攻,数千刀盾军也是静静地站立后面,没有一次进攻。
随着时间推移,江夏军的意图也渐渐暴露出来,朱灵一路小跑奔至徐晃面前,有些紧张地说道:「徐将军看出江夏军的企图了吗?」
徐晃已经看出来了,他点了点头,「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并不是真的想攻克军营,只是在虚张声势,如果我没有猜错,刘璟的目的是要把襄阳主力引出城来。」
「徐将军的意思是说,刘璟并不想我们决战,而只是想夺取襄阳城?」
「应该是这样!」
徐晃嘆了口气,「杀敌三千,自损八百,何况他的兵力并不占优势,他并不想付出沉重的代价,而是想以最小的代价拿下襄阳城,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就是刘璟的企图。」
「那……我们是不是要告之曹大将军?」
徐晃抬头向东面望去,半晌,他苦笑一声,「已经来不及了。」
朱灵霍地回头,只见东方尘土飞扬,旌旗飞舞,一支大军正浩浩荡荡向这边杀来,相距已不足三里,这应该是襄阳的大军赶到了。
刘璟站在三百步外一座平顶民房之上,远远眺望着双方的弓箭大战,他始终没有下令大举进攻曹操军营,现在还远不是大量歼灭曹军有生力量之时。
他这次西进的目的是造声势,振奋荆州军民抵抗曹军的决心,而利用江夏水军的绝对优势逼迫曹军撤军,夺回襄阳城就是最好的办法。
「州牧,曹军主力已杀至!」一名士兵在身后大喊。
刘璟回头望去,他站在高处,看得异常清楚,只见远方一支军队正向这边疾速赶来,战旗上看得很清楚,正是他期待已久的曹军杀至。
刘璟当机立断下令道:「全军撤退!」
江夏军在一阵强力箭雨的掩护下迅速后撤了,一万江夏军很快便撤出了隆中镇,越过隆北原,向隆中北码头撤去。
就在军队经过隆北原之时,一队斥候骑兵疾速奔来,找到了刘璟,「启禀州牧,有要事禀报!」
「什么事?」刘璟勒住战马问道。
「檀溪桥出现一支南郡之军,为首大将是关羽,苏治将军不敌,被迫撤离,南郡之军正向襄阳城西门而去。」
这个消息令刘璟大吃一惊,刘备还未归来,南郡之军怎么会出现?难道是诸葛亮想浑水摸鱼?
不等刘璟想下去,斥候又禀报导:「另外还有一人从襄阳城而来,说有大事求见州牧,我们把他带来了。」
只见斥候身后一人翻身下马,快步上前拱手道:「在下宜城向朗,替霍峻将军联繫州牧,愿献襄阳城。」
刘璟大喜,原来他就是向朗,两个月前自己还派人去临沮县找他,却得知他已辞官而去,令刘璟颇为遗憾,没想到他忽然出现在自己眼前。
刘璟翻身下马,对亲兵道:「速去把贾先生请来!」
亲兵飞奔而去,他又一指着路旁草地道:「我们坐下说话。」
几名亲兵早已铺上蓆子,两人坐下,向朗便将霍峻决定效忠于新州牧的决定对刘璟简单叙述一遍,最后嘆息一声道:「现在城内形势不妙,蔡中和张曲准备和南郡讨价还价,出卖襄阳,霍将军只能和他们虚以委蛇,佯作答应,情况很紧急,望州牧立刻派军队接应。」
刘璟心中暗怒,果然不出贾诩之料,这十之八九是诸葛亮率军来趁火打劫,自己岂能让他得逞!
这时贾诩也骑马赶来,在他后面休息,听士兵说州牧请他去商议军情,贾诩便急急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