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提到了曹军,这也是一个问题,刘璟得到南阳探子快报,曹军有增兵南阳的迹象,不过具体情况不明,所以刘璟也暂时不想谈此事。
他将话题转到了今天的正事上,「元直,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
「太守尽管说好了。」
刘璟沉吟一下道:「就是关于蔡逸和张允,这两人都被我抓住,元直以为我该怎么处置他们?」
「蔡逸很简单,可以用他来和蔡瑁交换一些条件,比如这次吞併荆州水军,可以要求蔡瑁保持沉默,相信他为了儿子的性命,会这样做。」
「那张允呢?」刘璟又问道。
徐庶想了一下又反问道:「太守想怎么处置他?」
刘璟眉头微微一皱,「此人带水军确实有一点才干,我想杀了他,以除后患,但杀了他,又觉得有点可惜,他应该还有其他利用价值,所以心中颇为犹豫。」
徐庶微微一笑,「太守太高看他了,张允为水军校尉,不过是因为他是州牧外甥,其实擅长水战的将领很多,只是没有出头的机会罢了,就像李俊,他从前不过是游缴所小吏,如果没有遇到太守,他今天还是一小吏而已,怎么可能发挥出他水战的才华,所以张允的带兵才能无足轻重。」
「元直的意思是让我放了他?」刘璟有点听懂徐庶的意思了。
徐庶缓缓点头,「我建议太守放了他,他其实是一匹劣马,而且是有后台有权势的劣马,有他在,迟早会把襄阳的良马统统赶走。」
刘璟想到了襄阳的文聘和王威,不由大笑起来,「既然元直这样断言,那我就听你的建议,先放了此人,也罢,让他替我给蔡瑁送一封信。」
第238章 书房秘谋
襄阳蔡府,蔡瑁这几天有些心烦意乱,他没有想到刘璟的反击竟是如此犀利,不仅在道德层面上占了上风,让荆州人都知道,是张允动手在先,而且刘璟已经发动了对荆州水军的进攻。
现在蔡瑁也不知道战况如何,张允能不能支持住?更重要是他的儿子蔡逸也在那里,他会不会出什么事?
种种没有答案的疑问和担忧扰得蔡瑁坐立不安,他今天想派兵前去支援张允,却遭到了文聘和王威的坚决反对,也遭到了众多荆州官员的反对。
现在刘璟只是为了个人恩怨才出兵宜城水军,一旦襄阳发兵,荆州内战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尽管现在刘表病重,暂时由刘琮代理荆州政务,而蔡瑁又掌握军政大权,但毕竟没有大到一手遮天的地步,蒯越和刘先等人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尤其是直接掌军的文聘和王威,这两人才是蔡瑁的心腹大患,他知道这两人只是效忠于刘表,现在刘表病重,他们按兵不动,可一旦刘表病逝,他们又是什么态度?
从今天他们二人坚决反对增兵宜城,便可看出一点端倪,他们名义上藉口防止内战爆发,可实际上还是暗中偏向刘璟,一旦刘表去世,他们会怎么做?
蔡瑁已经想到了最可怕的结果,如果不是他们直接用武力夺权,就是他们把军队带走,去江夏或者去南郡,襄阳一样完蛋。
目前襄阳控制有九万军队,包括张允统帅的三万水军,其余六万人分别掌握文聘、王威和蔡瑁手上,文聘率两万军驻扎在汉水北岸,配合刘备防御曹军。
而王威则率两万军驻扎在襄阳以南,主要是防御南郡,其余两万军队,除了襄阳城由蔡和率领一万驻军外,还有一万人则分散驻扎其余郡县,也是由蔡瑁控制。
本来张允的水军是负责防御江夏,一直最被蔡瑁重视,但今天王威和文聘的联手反对出兵支援宜城,使蔡瑁感到了另一种潜在的危机。
相比之下,张允可能的兵败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除了他儿子的安危之外。
就在这时,门外有家人禀报,「老爷,鹿公子有紧急之事求见!」
蔡瑁微微一怔,他有什么事?蔡瑁还是点了点头,「请他进来!」
所谓鹿公子就是黄射,三年后他一直躲在幕后,替曹操拉拢荆州官员,替蔡瑁出谋划策,他就像一条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会窜出来噬人,片刻,黄射快步走了进来,进门便急道:「世叔,张允全军覆没了!」
蔡瑁大吃一惊,「你怎么知道?」
「张允逃回来了,在我那里,还带回来一封刘璟的信。」说完,黄射取出一封信交给蔡瑁。
蔡瑁心中苦涩,水军还是完蛋了,他不由又有些茫然,张允为何跑到黄射那里去,还居然带来一封刘璟的信,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他是被俘虏,再被刘璟放回来,应该是这样,否则他怎么可能给刘璟送信。
蔡瑁慢慢坐下来,打开信看了一遍,果然是关于他的儿子,儿子已经落入刘璟手中,刘璟要求他在张允惨败一事保持沉默,否则他儿子性命堪忧。
蔡瑁沉默不语,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一刻他心中忽然对张允恨之入骨,张允为什么不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可是一转念,连张允自己都被抓了,怎么可能保住逸儿。
无奈地嘆息一声,蔡瑁又问道:「张允现在如何,为何不来见我?」
黄射摇摇头道:「他全军覆没,又被刘璟俘虏,满心惭愧,无颜来见世叔。」
「哼!他居然会惭愧,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