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笑了笑,「那我就放心了。」
片刻,徐庶又忍不住问:「为何不全部撤离,留一座空城给江东?」
刘璟摇摇头,嘆息道:「我承担不起这个『信义』的损失,若全部撤离,我刘璟必被千夫所指,关键时候弃城而逃,我何以面对荆州父老?」
徐庶默默点头,他能理解刘璟的决定,但他心中却有另一种忧虑。
「可是……公子亲率士卒坚守柴桑,一但柴桑失守,谁能保证公子的安全,公子若有三长两短,我们该怎么办?公子能否考虑易将守城?」
「不!」
刘璟果断地摇了摇头,「我身为主将,又是柴桑别部司马,我若不守城,何以服众?」
徐庶还想再劝,刘璟一摆手止住了他,「元直不要再劝了,我心意已决,守不住柴桑,我会撤退,不会把命丢在柴桑。」
说完,刘璟笑着拍拍徐庶的肩膀,转身下城去了。
刘璟来到了陶府,此时陶府也正在安排撤退,为了这次撤退,陶家也调集一千五百艘商船,协助柴桑守军运送粮食、精钢等战略物资。
刘璟快步走进陶府,迎面见到了自己的丫鬟小包子,她慌慌张张跑来,「公子,我正要去找你。」
「出什么事了?」
刘璟又看了看她身后,不见陶湛,眉头一皱问道:「九娘呢?」
「公子,九娘在内宅,她不肯走,说要留下陪祖父。」
刘璟只觉一阵头痛,倒不是为了陶湛,而陶烈让他感到头痛,那个老爷子奇倔无比,一定要留下来,留在府中,陶家人怎么劝都有没用,现在陶湛居然也要留下来。
「好吧!你回先去收拾东西,等会儿和九娘一起走,我去劝他们。」
刘璟无奈,快步向陶府内宅走去……
陶府一大半的人都已经撤走了,使陶府内显得冷冷清清,刘璟一路快走,一直走到内宅都没用遇到家人,他正在奇怪时,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刘璟一回头,却是陶湛从另一扇小门走来。
「九娘!」刘璟停下脚步,叫了她一声。
陶湛上次去东吴暂避,一直到半年后才回来,回来后见刘璟的次数也不多,虽然郎有情,妾有意,但毕竟陶湛有孝在身。
今年陶湛已十六岁,出落得更加秀美端庄、风姿卓约,尽管母亲的去世使她始终有点郁郁寡欢,极少打扮,大部分时间都穿着素白长裙,但这种素雅之风,又给她添了几分忧伤之美。
此时她却没有看见刘璟,正低着头,心事重重走来,忽然听见刘璟叫她,她立刻抬起头,四处张望,终于在前面一棵大树旁看到了刘璟。
她心中顿时一阵惊喜,快步跑了几步,来到刘璟面前,「你怎么来了?」
刘璟伸手给她理了理髮鬓有些凌乱的秀髮,微微笑道:「我来看看你,不行吗?」
「不!当然可以。」
陶湛慌忙摇头,她见刘璟目光炯炯,眼睛里饱含热情,不由俏脸一红,低下头小声道:「你来看我,我当然很高兴,只是……我觉得你现在应该很忙,没有时间顾我才对。」
刘璟轻轻将她拥入怀中,在她耳边低声道:「现在大战将至,每个人都在担心自己的亲人,你是我唯一的亲人,我怎么能不顾你?」
一股被疼爱、被关心的甜蜜之感涌入陶湛的心中,她将脸贴在他胸前,喃喃道:「可是你却不肯走,你知道我对你的担忧吗?」
刘璟这才明白,陶湛刚才的心事重重,原来是为在自己担忧,他心中感动,用嘴唇吻了吻她饱满光洁的额头,笑道:「我是主将,当然要最后一个撤离,为了荣誉,我也不会让江东军这么轻易得到柴桑城,但我向你保证,我会平安无事回到你身边。」
陶湛幽幽嘆息一声,「你能把我祖父劝走吗?他不肯走,我也不想走。」
刘璟笑着点点头,「我试试看。」
陶湛立刻兴奋起来,「你跟我来!」
她拉着刘璟的手向后院跑去,两人一直来到陶烈书房前,远远便看见书房外面站着陶胜、陶利等好几个陶家长辈,陶湛又小声对刘璟道:「现在祖父除了我,谁也不见,他脾气不好,你可担待一点。」
刘璟笑了笑,「放心吧!」
众人见陶湛带着刘璟来了,纷纷闪开,陶胜上前低声道:「公子,父亲不肯走,怎么劝也不听,还大发脾气。」
「是什么缘故呢?」刘璟问道。
陶胜嘆了口气,「估计是觉得无法向江东交代,他才决定留下来,给江东一个说法。」
刘璟默默点头,他也觉得是这个原因。
这时,陶湛上前敲了敲门,脆声声喊道:「祖父,是我,我是九娘!」
屋子传来一阵咳嗽,随即听到陶烈苍老的声音,「进来吧!」
陶湛回头给刘璟使了个眼色,刘璟跟着她快步走进了书房,外面几个陶家长辈的心顿时悬了起来,一个个竖直了耳朵,细听屋里的动静。
房间里一切如故,屋角香炉里散发出淡淡的檀香之味,陶烈半靠在一张藤床上,身上盖着一幅被子,旁边小几上放着一杯清茶,他裹着头巾,安详地闭着眼双方,灰白色的鬚髮使他显得格外苍老。
忽然,陶烈睁开了眼睛,盯着陶湛身后的刘璟,半晌,像一个孩子般地笑道:「九娘,你搬救兵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