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替宋 > 第282章 仁君

第282章 仁君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凤啸天下
    进口来大宋销售的货物要么交税,要么抽取一些货物,这已经是多年形成的规矩。


    赵枢这所谓的免税立刻引起了所有使者的震惊,也对冲了不回赐白银的带来的反对。


    这个年代的海运贸易给大宋国内输送的大多是乳香、象牙、香料等跟民生关系不大的奢侈品,赵枢选择的贸易目录也多跟这些东西有关。


    赵枢选择将大宋的官营贸易解绑,但他随即成立了以皇城司为核心的几个国营海贸公司,套了个马甲专门负责海贸——


    你们跟我们的“民间”公司合作,就自然不存在回赐白银这一说。


    而降低贸易门槛,才能带来更大的贸易繁荣。


    几种专营商品不收关税,大宋依然可以几个“民间”公司的奢侈品专营割韭菜。


    愿意花大量资金购买乳香、象牙的人一般不会在意多花点钱。


    而减少白银的流出,降低国内的银价,最终实现白银的大量流转才是现在的正途。


    之前高丽跟大宋的交往中能使用大量的白银,主要来自于他们本国跟倭国之间的贸易所得。


    大宋跟倭国的海贸一直处于一个非常神奇的状态,他们的海上贸易频繁,但倭国早就不用仰视大唐的姿态仰视大宋,甚至开始卡bug,用各种贸易手段套路大宋的财货——


    反正大宋又打过不来,他们完全不惧,倒是高丽离他们实在太近,他们不敢得罪,老老实实跟高丽一点点的贸易往来。


    聪明的高丽人发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他们多年前就一直在反复强调从大宋出海去遥远的倭国实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还不如先把货物卖给高丽,然后高丽再转卖给倭国。


    通过这样的手段,他们能收到大宋大量昂贵的货物,又从倭国收到了大量的白银,并利用大宋境内白银涨价的机会进一步购买财货、联络官员,进一步收取更大的利润。


    高丽这个小中华,在商贸方面的天赋真是一点不比大宋茶,甚至隐隐透露出犹在大宋之上的气息。


    别的大宋皇帝都展现出了“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光辉气息,但神宗皇帝和赵佶这爷俩非常不爽,一直给倭国人写信,督促他们来跟大宋平等贸易。


    赵枢知道贵金属作为货币的时代白银对一个国家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他不断的打听倭国现在的情况,得知当前的倭国出现了天皇、上皇、法皇三皇并立的奇特现象后当机立断,准备通过此次手段彰显大宋的声音。


    说到在各国开设口岸并驻军打击海盗时,赵枢拍了拍手,太宰李纲亲自上前,为各国使者讲述大宋准备在海贸之外,构建近海新秩序的决心。


    而这核心就是……


    “尊王攘夷!”


    “大宋之后海贸的对手要用心挑拣,寻找真正代表一国正统的帝王人物。


    之后大宋的海贸不再是为个人的利益而战,而是为了各国的正统法度而战。


    这就是大宋未来的海贸新格局、新操守!”


    说来,这个年代大宋周边的几个国家很少有皇帝说一不二的。


    金国刚刚靠着大宋的帮助从勃极烈制度中走出来,高丽现在权臣李资谦和金富轼已经开始内斗,倭国三皇并立,大理高氏是实际的统治者,唯一正常的李朝现在也即将出现权臣的问题。


    大宋在海贸中喊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确保各国皇室的绝对权威,对各国是一个重大的激励措施。


    同时,赵枢还在这个政策里面弄了一个小小的后门。


    大理高氏之前一度篡权,可因为种种问题又把皇位还给了段氏。


    现在段氏不过是虚君,大宋也懒得支持他们,只要段氏愿意开口岸并接受大宋的驻军,大宋不是不能给他们一个爱国的机会。


    如果以前大宋这么搞,估计没几个国家会支持。


    但从赵佶执政时开始,大宋先后在与西夏、李朝的战斗中取得大胜,赵枢又消灭西夏重创金国,已经展现出了堪比大唐的气息。


    现在,大宋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气息,他们的海军已经很有话语权。


    赵枢相信,自己的建议肯定会得到一定的支持。


    只要能把海军基地修在周边国家,赵枢就能照抄以前老领导讲过的香蕉超人在危地马拉的发家史。


    鹰酱人工制造的春天比刀剑可好用太多了。


    海贸政策的巨大转变让各国的使者一时消化不了。


    但除了驻军开港这种事情不能当机立断,其他的也没什么太大的改变,大宋不想让白银外流的心情他们也能理解。


    生意还是要做,只是双方的利益划分而已。


    大宋朝廷开始又当又立,海贸进入新时代,他们终究不能放弃大宋的市场和大宋的商品,后面的也只有慢慢接受协调,争取早早适应着新的变局。


    倒是高丽和金国的使者抢先宣布同意大宋的新海贸政策。


    金国已经开港驻军,现在不过是补票而已,


    高丽则是听说大宋在金国驻军之后赶到了恐惧,决心加强跟大宋的联合,起码要维持当下的稳定。


    尤其是金富轼还想利用跟大宋的友好关系压住李资谦,实现独占高丽大权的局面,更不可能拒绝大宋的驻军。


    总之,这次朝会其乐融融。


    大家都对未来的五年计划慢慢实现充满了信心。


    现在,就是等待一切政策生根发芽的时候了。


    “想不到,官家居然有这么多的谋划。”


    赵佶现在对赵枢的称呼是官家。


    这倒不是阴阳怪气,只是赵佶在退位后的情商有了不小的进步。


    这个冬日,赵佶的身体愈发不好。


    他现在修身养性,但泰山上痛苦折磨还是给他的身体带来了不可逆的创伤。


    赵佶一开始还很恐慌,可经过了一年多的适应,他已经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


    虽然已经看不懂儿子在搞什么,但在赵枢的手上,大宋的经济逐渐开始繁荣,对外逐渐压制住了周边各国,也实在是一件扬眉吐气的事情。


    赵枢对赵佶依旧是非常恭敬客气。


    “都是爹爹打的基础好。”


    “哎,五郎就别这么说了……”赵佶改了称呼,一脸苦涩,“我知道我当皇帝的几年是什么模样,我都害怕百年之后会有人来找我的麻烦。


    五郎,我死之后,皇陵就一切从简,不封不树,找个地方偷偷埋了吧。”


    “至于吗?”赵枢苦笑道,“这么搞肯定又会有人说儿臣不孝,我遭不住啊。”


    “呵呵,五郎觉得,这世上有千秋万载的王朝吗?”


    “没有。”赵枢笑道,“肯定没有。”


    “我也觉得没有啊。”


    赵佶退位之后天天抱着笔记本电脑,没电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人生,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一个二笔中年变成了一个忧郁的二笔中年。


    现在他看赵枢一眼都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连没有万世不易的王朝都说出来了,实在是让赵枢有点意外。


    “当年太宗皇帝接见倭国高僧,听说他们的天皇万世一系,还感慨‘中国自唐以来天下分裂,五代之时王朝命脉尤为短促,而日本则世祚遐久,盖古道也’。


    太宗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之前也想不明白。


    倒是退位在家,这些日子偶然看了看倭国的种种故事,突然明白了些什么。”


    啊?


    这个赵枢倒是万万没想到。


    赵子这货居然有这样的体会了,这让人有点不能接受啊。


    “孩儿愚昧,请爹爹示下。”


    倭国的天皇能一直保存,跟他们没有大的集权统治和浓厚的巫术观念有关,赵枢不觉得赵佶能想到这一点。


    果然,赵佶的思路让他有点意外。


    “中华万年讲仁义,臣要忠君,君要力行仁政,这才有如今世代。


    而倭国讲忠勇,我看他们也只占据了一个勇。


    这么看,他们的天皇也没什么值得羡慕的。”


    “呃,爹爹到底想说什么,孩儿已经被你说傻了。”


    “呃,是吗?”赵佶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是想说,我这些年的功业都不要,就算昏庸,能换来一个……仁君的评价吗?”


    原来是想说这个啊。


    赵枢看着赵佶期待的眼神,突然想到了五星天皇的典故。


    “爹爹是大理的保卫者,青唐的解救者,西夏的征服者,辽国的扞卫者。


    这个评价,可以算的上仁君吗?”


    “呃……”赵佶愣了愣,猛地连连点头,“好,好,好孩儿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凤啸天下 盘龙 九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