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85章 补救

第85章 补救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凤啸天下
    刘备叹道:


    “后世居然还有苻坚这样的贤君,又有王猛这般如军师一样心系天下的能臣。


    只是苻坚终究还是氐族人啊,要说他一个胡人皇帝没有统一天下是遗憾的话,是否有些不妥?”


    诸葛亮挥动了一下装饰多过实用的羽扇,道:


    “但我大汉天下的子民也不只有我汉人啊。


    从三皇五帝开始,我们华夏族就是在诸多民族的融合中诞生的。


    炎帝的神农氏、黄帝的有熊氏、蚩尤的九黎族,从他们融合为一家开始,华夏的天下便有了具体轮廓。


    后来又融合了三苗、东夷、戎狄、羌族、百越、巴人、蜀人,乃至现今北方的南匈奴,他们不都是我华夏的子民吗?


    中原大地百姓们的称呼是随王朝变化而变化的,周时叫周人,秦时叫秦人,汉时叫汉人,但本质上都是囊括了华夏大地上所有的百姓民族。


    氐人虽说叫氐人,可在我汉人的文化影响下,他继承的汉家文化效行起来也不必我汉人皇帝差多少,甚至许多皇帝还远不如他。


    百姓们能因为汉家文化过得好,天下各族都以继承华夏传承自居,那他们就依然是华夏族。


    就像我们大汉继承的就是大秦,大秦继承的就是大周,源远流长,从未断绝,不过是国号有别罢了。”


    ……


    终生都没有称帝的大秦天王苻坚,向王猛深深施了一礼,诚恳悔过道:


    “未能听从丞相忠言,苻坚实为秦国亡国之罪首,亦是牵连百姓失国不得安宁之昏君,苻坚知错了~”


    王猛赶紧扶起苻坚,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天王只是急于实现一统天下的大业,放在任何君王的身上都不能称之为错。


    如今上苍已经给我了秦国警示,自当好生补救,兼和各族,安定国朝,不要再重蹈覆辙便是。”


    苻坚又施了一礼:“还请丞相教我。”


    王猛转身将目光看向被侍卫擒住的羌族首领姚苌和鲜卑降将慕容垂。


    与这惶恐的二人说道:


    “天王怀仁君之大德,不计各族兵将亡国请降之身,厚待你们的宗族,托付你们领兵的大任。


    纵观千余年来,可有几个圣贤能比天王更怀仁德?


    可你们罔顾天王如此信任,大秦只是遭遇一场落败你们就纷纷举兵造反,甚至亲手弑君!如此背信忘义之举,是为人乎?”


    姚苌跪在地上,哭求道:


    “天王,臣深知自己罪无可恕,恳求天王只杀我一人便好,我的族人们都是心向天王盼求安宁的,定是我挟持的族人,与他们无关,恳请天王不要降罪我的族人……”


    慕容垂也是深深叹气,低着头道:


    “末将承蒙天王大恩,非但没有在大秦危急时救亡国家,还趁机自立复国,做下如此不仁不义之举,末将已无颜苟活,恳请天王赐死。”


    王猛说道:


    “若论罪过,你们这些趁机造反自立的都该处决,且死不足惜。


    但是各部族历年来为我秦国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


    我秦国又以德治立国,天下各族都是我秦国的子民,若要全部诛杀,我秦国各族子民必定心生仇怨,国朝不宁,得利的只能是南边的晋国。


    但若连你们这些引领反叛的各族首领都不加以严惩,天王的威严何在?国家得以立足天下所倚仗的律法何以为纲常?”


    说着,王猛回身与苻坚上奏道:


    “天王,老臣有三道奏事请命。


    第一,臣请命削夺各族首领的兵权和官职。


    各个部族不论州官还是差吏,全部都由朝廷重新选任,且要设立直接受命朝廷的监管官员,定期对官吏进行考核,并依照政绩进行调任或罢官。


    各族之间通婚和就学人数亦在政绩考核之内。


    第二,要重新划分州郡,打破原有的部族领地,由不同的州郡交叉管辖治理。


    各州郡守军兵力严格由朝廷规定,州官只治民,不领军。


    第三,全国兵卒不能再靠抽丁募兵。


    这等需要征战时就征召,不需要时就务农的军策隐患极大。


    军兵作战能力不足,极易被北府军那样的精锐击溃。


    且各族百姓不能从参军中稳定获得赏赐,只有打了胜仗有缴获时才有钱财赐予,没有缴获就只能得到基本维生的衣食。


    这样的军制必定会让百姓们不情愿参军。


    依臣所言,应当效仿晋朝军门世家所施行的军饷制。


    军队常设,不务农,只管训练战场杀敌和领兵之法,即便不打仗也应当固定给予军兵钱粮。


    若是战时则提高军饷,打了胜仗还要额外赏赐,若是为国捐躯,更要给予足够钱粮安抚军兵家室。


    并且设定固有的考核年限,合格的军兵可以继续留任军中,不合格的便要裁撤退伍,重新招募有志报国的军兵,将领也不能除外。


    如此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训练出来的军兵才能不畏战,不惧死,能够用更少的精锐兵马打赢战事。


    减少了战损和用兵人口,便能有更多青壮参与农事。


    淝水之战的结果,上苍已经告知我等了。


    人马多并不一定就能打胜仗,人越多反倒越难发号施令。


    由百姓组成的军兵,一遇强敌极容易一击皆溃。


    一个人逃便能裹挟走十个,十个人逃便能裹挟走一百个,以此类推,这便是兵败如山倒。


    我秦国欲要战胜北府军统一天下,唯有变法改革军制。


    用二十年时间徐徐渐进,将全国兵马逐步训练成精锐。


    再用二十年将各部族融合成真正忠于我秦国的子民。


    如此再南下攻取晋国,后方稳定,前方攻无不克,天下定能一统。”


    苻坚总结了一下王猛三道奏事的主旨。


    收权,治民,强军。


    苻坚喃喃道:


    “二十年强军,二十年安邦,足足要等四十年的时机,那本王此生还能活着看到我秦国一统天下吗?”


    王猛沟壑纵横的脸微微泛起笑。


    “老臣也多想看到天下重归一统,百姓安居乐业啊,可按上苍所言,老臣明年就该死了。”


    闻言,苻坚的心头对这位一起践行二十多年理想的知己涌出莫大的不舍。


    最后含泪施了一礼。


    “谨记丞相忠言。”


    最后只剩下对姚苌和慕容垂等部族首领的处置了,王猛说道:


    “如今你们已经知晓自己的族人不会受到牵连,而是继续以我秦国的子民安宁生活,临终之前,姚苌你还有何怨言?”


    姚苌落泪,无颜以对王猛和苻坚,低着头道:“丞相大义,天王圣明,罪臣无憾了。”


    王猛又看向慕容垂。


    慕容垂:“丞相,我也无憾了,秦国的未来必能在丞相的深谋远虑和天王的治下一统江山,我鲜卑的族人们无需复国自保一样能过上安生日子。”


    王猛在此与苻坚上奏道:


    “姚苌弑君罪不可恕,必须诛杀以示天威。


    而慕容将军能够念及恩情,在天王落难时交出兵马拥护天王,虽在最后还是带领族人造反自立了。


    但也不排除慕容将军为保族人才如此。


    所以臣恳求天王能网开一面,让慕容将军能够卸甲归田,以示天王的仁德,也让天下各族都看到大秦对待子民的宽容,结众族于一心。”


    苻坚本性仁慈,自然也不愿处死慕容垂,也就准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凤啸天下 盘龙 九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