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骑兵没有来到同一处,而是分别来到东西南北四面城墙之下,骑兵士兵高喊道:「汉王殿下给李典将军之信,请速转给李典将军!」
大声喊完,骑兵张弓搭箭,将一支无头箭射上了城头,箭上穿着一封信,四面城头各射了一封内容完全一样的信,早已士兵拾到,飞奔下城去。
此时正是晚饭时间,李典坐在自己的营帐内喝着闷酒,尽管战争期间不许饮酒,但这种军规对李典这样的主将没有约束。
李典的心情着实不好,他一直是夏侯惇的部将,但也不算是夏侯惇的心腹,而夏侯惇被曹丕打压,曹仁得势,所有夏侯惇的心腹都被清洗,尽管他不算心腹,但也受到了牵连,被曹真用失守叶城的藉口将他贬为校尉。
现在虽然又用他为昆阳守将,但依然不信任他,派一个心腹幕僚出任司马,掌握大权,他实际上只有临战指挥权,其余主将权力都在成谅手中,这让他怎么高兴得起来。
他嘆了口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这时,他手下心腹牙将杨链匆匆走进到大帐前,低声道:「将军,有急事禀报!」
「什么事?」
杨链快步走进帐,取出一封信递给李典,「这是汉军射上城头之信,好像是汉王给将军的亲笔信。」
李典一惊,连忙放下耳杯接过了信,他没有先看信,而是问道:「这封信多少人知道?」
「应该城上很多士兵都看到了,不过南城士兵都是卑职手下,将军不用担心。」
李典打开信迅速看了一遍,果然是汉王刘璟写给他的亲笔信,许昌攻克在即,希望他能看清大势,为汉室社稷效命,不要再让士兵为一场无意义的战役丧命。
李典看完信,心中乱成一团,他也不知自己该怎么办才好,刘璟竟然亲自写信给他,旁边杨链小声问道:「将军,汉王说了什么?」
「汉王希望我投降,不要再抵抗了。」
杨链犹豫一下道:「将军,如果真是汉王写来的信,我倒觉得将军应该归顺汉军,曹真无情无义,根本不信任将军,眼看曹丕即将上位,将军为何还要为曹丕效命?」
「哎!我也知道,只是……让我想想吧!」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听李典亲卫道:「请成司马留步!」
随即听见成谅厉声问道:「李将军在哪里,让他来见我!」
李典暗暗一惊,成谅这么巧赶来,难道他知道汉王给自己送信之事了吗?他快步走出大帐,只见成谅带了大群士兵堵在自己大帐前,李典拱拱手道:「成司马有什么事吗?」
汉军射上城四封信,倒有三封落到了成谅手中,他顿时勃然大怒,怒气沖冲来找李典质问,成谅冷笑一声道:「李将军还真会装煳涂,你真不知道我是为何事而来?」
李典摇摇头,「我不知道成司马为什么事来兴师问罪。」
成谅也担心李典反抗,他当即喝令道:「将他给我绑了!」
立刻冲上来几名士兵,用绳索捆绑李典,李典奋力挣扎道:「成谅,你想干什么?」
成谅后退一步,从怀掏出信,大喊:「你勾结汉军,企图献城投降,连刘璟都给你写信,你装着不知道?」
李典心中顿时有点明白了,原来汉军不止射了一封信,但信中哪有自己勾结汉军的意思,这分明是成谅趁机陷害自己,夺取军权,李典大怒道:「你这个无耻小人,为一己之私,不顾大敌当前!」
成谅确实是有私心,他想掌握昆阳全部军权,然后他来和汉军谈判,以捞取自己的地位,没想到刘璟却写信给李典,令他嫉妒万分,他挥舞胳膊大喊:「把他抓起来,就地正法!」
他这句话喊出来,顿时惹恼了后面的牙将杨链,杨链大吼一声,拔刀冲上乱砍,一连噼翻几名士兵,救下了李典,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冲到成谅眼前,挥刀向他噼去,「饶……」成谅话没有说完,人头便被一刀噼飞,尸体栽倒,杨链对周围亲兵大喊:「给我动手,杀!」
数十名亲兵们也冲上来参加了战斗,将成谅带来的手下全部杀死,李典阻拦不及,眼睁睁看着成谅被杨链杀死,他不由嘆息一声,事到如今,自己不降也得降了。
当天晚上,李典发动兵变,斩杀了成谅的四名心腹大将,掌控全部军权,他随即下令开城向汉军投降,刘璟亲自受降,一万五千曹军士兵正式投降了汉军,刘璟随即封李典为昆阳亭侯,偏将军,并升牙将杨链为校尉,赏黄金五百两。
昆阳曹军投降了汉军,便为汉军夺取许昌扫清了最后障碍,刘璟当即下令,赵云、文聘两军合併,他亲自为主帅,赵云、文聘为左右副帅,十万大军包围了许昌城。
……
许昌城内早已乱成一团,但这种乱并非表面上的乱,而是人心混乱,经过汉国在经济上的釜底抽薪后,许昌的商业破败凋敝,粮食和邺都一样,也实行了配给制度,大街小巷早已冷冷清清,稍微有点余财的人家都已离开许昌,而只有无路可走的贫困人家才留在许昌,等待官府粮食配给救济。
正是这种粮食配给制在曹军强行抓走三万民夫后,许昌民众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公开闹事,但人心向背早已明确,没有人会支持强行抓自己亲人去打仗的政权。
贾逵带着几名随从骑马在大街上缓缓走着,贾逵出任颍川太守,在许都留守曹植被调回邺都后,许昌的政务也由贾逵接管,兼任许昌丞,尤其这几个月,贾逵几乎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