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笑了起来,「你是果儿吧!我是你爹爹的老友,来看看他,他在家吗?」
听说是父亲的老友来访,诸葛果儿顿时有点不好意思,她从树上熘下来,转身向家中奔去,只奔出几步,又停住脚步回头问道:「这位大叔贵姓?」
刘璟见她率真可爱,顿时有点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便笑道:「我姓刘,从长安过来。」
「刘叔父稍等,我去禀报父亲。」
她跑到门口,正好母亲黄月英挎着一只竹篮出来,拉住她笑道:「傻丫头,急急风风做什么?」
「阿娘,有个大叔找爹爹,他说是爹爹老友。」
诸葛果儿一指前方小路,黄月英这才看到前方有一人,她一时没有看清是谁,这时刘璟慢慢走近,笑道:「阿嫂还认识我吗?」
黄月英顿时呆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连忙上前施礼,「参见殿下!」
刘璟笑道:「这里没有什么殿下,我是孔明老友,来看看他,他在家吗?」
「在!在!」
黄月英连忙吩咐女儿,「你去书房告诉爹爹,就说……从前的刘州牧来了。」
诸葛果虽然调皮,但她极为聪明,她早听见母亲叫对方殿下,便猜到了刘璟的身份,吐了一下舌头,一熘烟跑进书房了。
刘璟望着她的背影笑道:「长得这么大了,有十四岁了吧!」
黄月英有点不好意思道:「下个月就十四岁,还像个小孩子一样调皮,总长不大,让人着急啊!」
刘璟笑了起来,「这样的孩子才让人喜欢。」
黄月英暗嘆一口气,忽然醒悟,怎么让汉王站在外面说话,她连忙道:「殿下快请进屋里坐。」
刘璟走进了院子,正好诸葛亮从屋里出来,虽然诸葛亮在交州不肯投降汉军,但不等于他会对刘璟无礼,毕竟刘璟是汉国之主,他诸葛亮是汉国臣民。
诸葛亮抱歉躬身施礼,「草民参见汉王殿下!」
「刚才我对大嫂也说了,现在我是来拜访老友,这里没有汉王,孔明兄不用多礼。」
「虽这样说,但待客之礼却不可少,殿下请进!」
诸葛亮请刘璟进了书房,双方分宾客落座,刘璟打量一下书房,见书房布置得十分淡雅,墙角放着一只香炉,萦绕淡淡烟霭,除此外便只有一橱一桌,但地上却铺着厚实的木板,显得十分温暖舒适。
这时,黄月英端了两杯茶进来,她给刘璟奉上茶笑道:「陶妹现在如何了?」
一句话提醒了刘璟,他连忙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黄月英,「这是内子让我带给大嫂的信件,我险些忘了。」
诸葛亮坐在一旁淡淡笑了起来,眼中隐隐闪过一丝亮色,黄月英连忙接过信笑道:「你们谈,我不打扰了。」
她退了下去,房间里只剩下刘璟和诸葛亮两人。
诸葛亮喝了一口茶,不慌不忙问道:「现在皇叔如何了?」
「他已到长安,出任汉国太尉,只是在交州身体不好,现在府中慢慢调养,等他身体好转,我打算让皇叔主管宗庙祭祀,关、张两位将军分别去了青海和河西,他们对那边很有兴趣。」
「皇叔是该好好调养身体了,他确实很不适应交州的气候。」
诸葛亮轻轻嘆息一声,话题一转,又笑着问道:「我前两天接到岳父的信件,说南阳那边和曹军起了冲突,不知现在局势如何?」
刘璟听出了诸葛亮言外之意,他并没有在南阳不问世事,还是很关注天下局势,说明他并没有对仕途心冷,还在等待覆出的机会。
实际上,刘璟心里也明白,诸葛亮不肯在交州投降,是因为他心中的傲气使他放不下这个面子,当年他拒绝了自己,最后却被迫投降自己,换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接受这个结果。
所以诸葛亮才返回了隆中,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自己礼贤下士,放下身段来再请他出山,也是给足诸葛亮的面子,这种人情世故,刘璟早已驾轻就熟。
刘璟喝了一口茶,笑道:「南阳危局已经结束,我和曹操达成两个共识,一是曹操严惩强掳商人的兇手,表明了歉意,其次便是双方承诺,扩大两国贸易,准许贸易自由,不得设立人为障碍,只能说这次危局,双方都各有利弊吧!」
「哦!不知曹操利在哪里?」诸葛亮笑问道。
「至少他知道了自己防御的薄弱和不足,他下来一定会加强防御,补足薄弱点,这对他当然有好处。」
「那殿下利又在哪里?」
「我的利嘛!至少让我看到了曹军表面强大,而里面却空虚,也让我掌握了战略主动,我想这是最大的收穫。」
诸葛亮点点头,「原来如此!」
刘璟又试探着问他道:「孔明兄认为我的利在哪里?」
「其实我觉得殿下的利在两个条件中的第二个条件,殿下费了那么多心机,不就是为了和曹操达成第二个条件吗?」
诸葛亮和刘璟对望一眼,一起大笑起来。
这时,黄月英端着茶壶进来,给两人茶碗里添了热水,黄月英又对丈夫笑道:「陶妹在信中邀请我们去长安做客,这是第三次了,我总觉得有点盛情难却,夫君的意思呢?」
黄月英也是一个极为聪颖的女子,她知道刘璟为何而来,刘璟以堂堂汉王身份,居然能亲至隆中恭请丈夫出山,丝毫不计往日前嫌,这种诚意,这种心胸,让他们夫妇何等荣耀,这是一个明君所为,黄月英不希望丈夫为所谓面子再度拒绝刘璟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