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说到这,旁边黄门侍郎步骘忍不住接口道:「我补充一句,庐陵郡那边有一条商道,可以行走骡马商队,从前江东和交州的贸易,就是走这条商道,我走过一次,还是比较艰难,我建议将来把商道拓宽夯平,将成为一条进交州的主要通道。」
「我很贊成步侍郎的意见!」
司马懿笑着继续道:「除了开拓陆路外,海路也可以考虑,目前我们的战船已经能沿海岸航行,如果在交州建立海港,我想可以把江东和交州联繫得更加紧密。」
司马懿的这个建议在偏殿内引起一片议论声,这确实是很新鲜的想法,让所有人都眼界大开,不过今天的议事只是商谈前景,而并非要拍板决定什么,所以议论虽多,但争论却没有。
这时,刘璟笑着对司马懿道:「除了交通要急需改善,还有什么比较重要之事?」
司马懿躬身行一礼,「启禀殿下,除了交通外,就是交趾一带的占族和蛮族,微臣和他们在番禹的代表商谈过,微臣感觉占族和蛮族其实并不强势,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和官府相安无事,也就是我们不要干涉他们,他们也不会骚扰官府,不过这只是因为交趾一带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如果人口增多,微臣估计还是会有矛盾,所以微臣建议在交趾设立都督府,驻兵在交趾,必须软硬兼施,才能彻底降伏占族和蛮族。」
刘璟点点头,又对众人道:「司马相国的建议很好,对于交州,我主张废除州制,直接由朝廷直辖各郡,同时设立御史巡查制,监督交州地方官,不管江东也好,交州也好,人口都比较少,必须要长期实施休养生息制度,使人口滋生,逐渐变得繁荣,这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办到,至少要三十年时间,所以我希望各位在制定国策时,一定从长远考虑,绝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利益。」
……
这次议事一直延续到中午,众人畅所欲言,大致确定了交州的未来走向,刘璟也有点疲惫了,回到自己书房,他喝了一口茶,闭上眼睛稍微休息一下,这时,侍卫在门口禀报:「贾阁老求见!」
这是贾诩来了,刘璟立刻起身迎了出来,只见贾诩笑眯眯地站在门口,向刘璟施礼:「恭喜殿下又得疆域。」
刘璟知道他必然有事而来,便笑道:「贾公进房说话。」
两人走进书房坐下,有茶童上了香茶,贾诩喝了一口热茶,才缓缓道:「殿下这次攻打交州,是准备出奇兵走海路吧!」
刘璟一怔,这件事极为隐蔽,只有极少数人知晓,贾诩如何得知?贾诩又笑道:「我听司马相国说,战船已经可以沿海岸航行,建立江东到交州的海运线,我便猜到了殿下的策略。」
刘璟也不隐瞒他,点点头道:「贾公猜得不错,这是陆逊的谋略,在陆路布局,将交州军吸引到苍梧、庐陵一线,水军主力从海路突袭番禹,因为要利用北风,所以提前在新年前后对交州动手了,其实还是比较仓促,只能用奇袭的办法,就不知会不会被交州军看破。」
贾诩捋须微笑,「我估计诸葛亮能想到,不过刘备也一定不会採纳。」
「这是为何?」刘璟不解地问道。
「很简单,刚才司马相国在提出建立海运线时,偏殿内一片议论声,看得出大家都很惊讶,甚至难以接受,刘备也是一样,他长期在北方生活,在中原征战,对水战不会适应,更是无法想像从来没有先例的海战,况且汉军从苍梧郡南下,就已经对交州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在现实威胁面前,刘备不会考虑海上的风险,所以我知道海路偷袭一定会成功,当然,只要船队能平安抵达番禹。」
刘璟也感嘆道:「这次海路出击堪称创举,如果能成功,不仅对于将来商业运输大有益处,而且还能为我们攻打北方积累经验。」
贾诩笑了起来,「微臣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将来完全可以从海路进攻河北,东西两线夹击,令曹军防不胜防,基于这个考虑,殿下就需要封锁海上进攻番禹的消息,尽量不要传出去,防止曹军有所准备。」
刘璟点了点头,「军师提醒了我,此事不宜张扬。」
这时贾诩又道:「殿下准备怎么处置刘备和他的臣属?」
刘璟沉思片刻道:「我打算用江东的办法,软禁刘备,收编交州军,至于地方官,他们做得不错,我就依然任用,我想只要在交州驻军,这些文官也翻不了天。」
「殿下待人以宽的原则确实值得赞赏,不用担心结仇恨,但微臣建议在处理刘备的事情上,要和孙权略有不同,孙权正当壮年,野心难泯,确实需要严加看管,而刘备则不然,他已到垂暮之年,没有几年活头了,微臣建议封他为太尉或者司徒一类,任以虚职,毕竟他是大汉皇叔,在北方颇得人心,殿下可以尊他,但不用他,关键是他的儿子刘禅,殿下不妨以他儿子为质,放在成都恩养,不授之文,不授之武,锦衣玉食,养他成为庸人,这样刘备一系就彻底无患了。」
刘璟眯眼笑了起来,贾诩之毒,果然名不虚传。
……
自从刘备派大将陈到北援苍梧郡,使汉军的攻势进展放缓下来,汉军由于要防御关羽进攻,修建军城的人数大大减少,使得军城修筑进展变慢,汉军南下一个月的时间,离人军城的城墙还不到一人高,这让刘备也稍稍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