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内所有士兵都向黄盖望去,黄盖认出了廖立,他心中有点诧异,汉王竟然不怕自己将廖立押为人质,但一转念,黄盖便明白过来,刘璟在举手之间便可将自己全歼,他是在给自己一个机会。
想到这,黄盖心中敌意消去几分,令道:「请廖先生进来!」
旁边部将陈延低声道:「不如用廖立做人质,逼汉军退兵。」
黄盖瞪了他一眼,「汉王让廖立进来谈判,光明磊落,我又岂能行小人之举?」
陈延碰了一个钉子,暗暗咬牙,不敢再多言,不多时,廖立走进了驿馆,对黄盖深施一礼道:「黄伯父一向可好?」
廖立与黄盖是同乡,两家都是零陵郡大族,多有往来,廖立从小就认识黄盖,黄盖也认识廖立,廖立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在零陵郡极有名气,后来廖立去江东求学,曾在黄盖府中借住过,两人关系非同寻常。
「原来是廖贤侄,你可是为汉王做说客?」
「侄儿确实是为伯父而来,江东大势已去,伯父为何不回归荆州,为父老乡亲尽一份力?」
黄盖嘆息一声,「贤侄好意我心领了,但孙氏三代待我不薄,我岂能背叛他们,贤侄请回吧!我不会降汉王,大丈夫纵是战死沙场,也是死得其所。」
「伯父不愿投降,可是这些士兵,他们都有家人,有老母要赡养,有幼童要抚育,伯父怎忍心让他们殉葬?」
黄盖回头向士兵们望去,只见一千余士兵个个人心惶惶,眼中皆流露出害怕之色,黄盖一向体恤士卒,此时心中更加不忍,一时竟没有了主意。
廖立看出他的犹豫,便道:「汉王殿下不想再损害江东人口,也很佩服伯父忠于江东的气节,若伯父一时不愿投降,汉王殿下也不会勉强,伯父可以自行离去,但这些士兵不能再上沙场。」
黄盖沉思片刻问道:「那准备如何处置他们?」
「和京口降卒一样,发给粮食路费,让他们回家务农。」
黄盖也不愿意这些士兵再跟着自己送命了,让他们回家,是最好的归宿,他便接受了廖立的方案,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就请贤侄替我感谢汉王殿下之恩!」
……
第1027章 最后希望
按照孙权和黄盖的约定,黄盖每天都要用鸽信向建业报告吴郡的情况,这也是因为汉军攻占京口后,吴郡和建业间的联繫被切断,而被迫採取的一种应对策略。
此时孙权也知道汉军主力占领京口之事,汉军主力没有西来建业,而是直接向南杀去,这让孙权十分担心吴郡的安危,他几乎每天都要询问吴郡那边的消息。
黄盖也和约定的一样,每天发送一份鸽信到建业,证实了孙权的担心,汉军占领了毗陵县,占领了毗陵全境,汉军主力正向南推进,但就在这时,鸽信的内容却发生了变化,汉军没有攻打吴县,而是在挖掘运河,一连几天,每天鸽信内容都差不多,汉军迟迟没有攻城,依然在疏通运河。
这让孙权的心中十分困惑,汉军不攻城掠寨,却在疏通运河,这是在做什么?
孙权在书房内负手来回踱步,他此时已忘记了江东在大局上的溃败,却着眼于细节上的得失,对于如何能翻盘,他没有一点思路,他只怀着一丝侥倖,或许汉军被困在吴郡,或者在吴郡遭遇失败。
这时,一名侍卫在门口禀报:「吴侯,罗校尉求见!」
孙权点点头,「让他进来!」
片刻,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将领快步走进房间,此人叫罗岩,出任内务军校尉,也就是秘密机构鹰喙的头目,他和前任首领王宁一样,都是出身孙权侍卫,对孙权忠心耿耿,是孙权最信任之人。
罗岩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参见吴侯!」
孙权瞥了他一眼,冷冷问道:「诸葛瑾有下落了吗?」
几天前,诸葛瑾意外失踪,士兵只找到他损坏的马车,马车内血迹斑斑,挽马被乱箭射死,诸葛瑾和车夫却不知所踪,这件事引起了众多官员议论,诸葛瑾为人宽厚,人缘极好,官员们纷纷去诸葛府中慰问他的妻儿。
这件事让孙权很被动,他怀疑诸葛瑾已经投敌,但从现场看,诸葛瑾又似乎出事了,孙权有心杀一儆百,将诸葛瑾妻儿投入狱中,但又怕引起百官愤怒,让他左右为难。
罗岩沉声道:「卑职派人严密监视诸葛府,前几天他妻子痛不欲生,可这两天她忽然安静下来,悲痛减轻很多,甚至有点假装悲伤,卑职总觉得有人在给诸葛瑾家属通风报信。」
「我不要你的猜测,是谁在给他们通风报信?」孙权有些恼火道。
罗岩无奈解释道:「这几天他们府中没有家人进出,但来了不少官员上门慰问,足有十几人,包括张军师,卑职确实不知是谁给他们通风报信。」
孙权负手走了几步,忽然恶狠狠道:「既然如此,就当诸葛瑾已背叛,立刻将他妻儿下狱审讯!」
「卑职遵令!」罗岩明知不妥,但也只得答应了。
孙权又问道:「现在官员们有什么动作?」
这也是孙权所关心之事,秣陵县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这个时候,百官们都在各自打算了,孙权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准备背叛自己。
「回禀吴侯,这段时间官员们都非常沉默,没有人公开表达自己的态度,但入夜后,官员们私下往来密切,往来很多,卑职无法一一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