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汉王刘璟在数百骑兵护卫下,来到了码头战场,战斗已全部停止,数百汉军士兵正在收拾地上的兵器和盔甲,一队队投降的江东军士兵举手向码头上列队而去,码头上已聚集了数千名江东军士兵,全部蹲坐在地上。
这时,甘宁向刘璟抱拳禀报导:「启禀殿下,敌军主将已阵亡,降卒四千余人,没有逃走一人。」
刘璟点点头,「甘将军辛苦了。」
他催马来到韩当尸首前,尸首被一卷蓆子裹住,放在一棵大树前,刘璟回头对甘宁道:「此人也算是江东名将,战死沙场也是大丈夫所为,给他一副好棺材,厚葬了他。」
「遵令!」
甘宁安排手下厚葬韩当,这时刘璟来到战俘面前,对数千战俘高声道:「我就是汉王刘璟,相信很多人都见过我!」
数千战俘鸦雀无声,默默地望着汉王,刘璟又问道:「既然选择了投降,汉军就会善待各位,我想知道,有多少人已从军一年以上,起身让我看看。」
半晌,陆陆续续站起数百人,刘璟摆摆手,让这些士兵坐下,又对众人道:「还不到五百人,看来你们都是今年被强征从军的平民,你们的父母、妻子和儿女都在家中盼着你们,他们没有粮食,被飢饿折磨,甚至已经逃离家园,流落他乡,你们为何不回家中去照顾父母妻儿,却要为一个残酷剥削你们的不仁之君效命?」
刘璟的话让很多士兵都失声痛哭起来,十几名士兵跪在刘璟面前哭道:「我们都想回家,不想再战了,恳求殿下放了我们吧!」
码头上哭声一片,刘璟点点头,又对众人道:「我以仁义待你们,也信任你们不会再和汉军为敌,我放你们回家,你们回家好好种地,照顾好父母妻儿。」
刘璟随即令道:「给他们每人一斗米,放他们走!」
码头上哭声、欢唿声响彻夜空,数千人向刘璟磕头感谢,每人领了一袋米向自己家中奔去,此时军心已经溃散,没有人再愿意为孙权效命,只想以最快速度赶回自己家中,和父母妻儿团聚。
甘宁望着江东士兵的背影嘆道:「殿下对他们确实仁至义尽啊!」
刘璟微微笑道:「夺取江东之难,不在于土地,而在于民心,孙氏经营江东已歷三世,人心稳固,若非这几年孙权为国力所困,自毁民心,我还未必下得了夺取江东的决心。」
「殿下所言极是,卑职想知道,我们下一步去西去建业还是南下毗陵?」
刘璟目光向南方望去,淡淡道:「夺取了毗陵和吴郡,孙权也就成瓮中之鳖了。」
……
第1025章 吴郡之战(上)
吴郡是江东防御战略的重中之重,为了守住吴郡,孙权不惜分出一半的军队,也就是三万军死守吴郡,另外,吴郡还有八万石军粮和数百余艘大小战船,其中包括用货船改造的三十余艘千石战船。
在吴郡的三万军队中,有两万人是今年强征的新兵,只有一万精锐老军,这对统帅黄盖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黄盖曾考虑先集中兵力击败会稽郡汉军,使他的军队能撤到会稽郡,利用会稽郡的多山地形和汉军对抗。
为此,他派三千人佯攻会稽,企图引会稽汉军北上,但会稽郡主将陆逊却并没有上当,始终按兵不动,陆逊显然看透了他的企图。
黄盖无奈,只得将三万军部署在吴县附近,他知道汉军这次东征,一定会带上优势骑兵,而吴郡地势平坦,有利于骑兵作战,而汉军水军犀利,他又不能过于靠近太湖。
黄盖没有选择余地,只能固守城池,但黄盖却不肯死守一域,他要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因此,吴郡的三万江东军选择了两座城池驻守,一座是吴县,另一座则是乌程县。
这天下午,黄盖终于得到了确切消息,汉军前锋大将魏延已攻破了毗陵县,七万汉军主力正浩浩荡荡从京口方向南压而下。
而太湖中也出现了数百艘汉军战船,已逼近胥江口,准备沿胥江向吴县杀来。
这些都在黄盖的预料之中,但有一点黄盖却没有料到,那就是会稽郡的汉军始终按兵不动,着实让黄盖恼火,如果会稽郡汉军不肯北上,那他率军撤到会稽郡的计划就要落空了。
入夜,吴县城内到处是哭声和叫骂声,就在昨天,汉军主力夺取京口,抵达毗陵县的消息传来,引起了恐慌,士兵纷纷撤回城内,没有了看守,八万挖掘河道的民夫一夜间全部逃散,其中两万余人涌入了吴县县城。
两万人涌入使县城秩序顿时乱了起来,粮食配给也发生了混乱,开始出现打砸等暴力事件,黄盖只得下令全城戒严,严打各种暴力事件,尽管如此,大街的各个角落依旧随处可见无家可归的民夫。
副将朱恆率领一队士兵在大街上巡逻,黄盖对外,他则临时负责城内治安,朱恆就是吴郡本地人,在前两年的三孙分吴事件中,他是属于孙绍的支持者,后来在曹吴联军攻打吴郡的战役中战败投降。
由于孙权军中已无吴郡大将,孙权只得任命朱恆为黄盖副将,配合黄盖一起镇守吴县,朱恆武艺高强,也善谋略,可谓文武双全,他年纪尚不到三十岁,是江东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朱恆也知道江东大势已去,他本身就不支持孙权,让他为孙权殉难,那绝对是不可能,不过他一直沉默不语,众人也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