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低下头,半晌嘆道:「我早已对江东心灰意冷,也不会愚忠于孙权,今天我弟写信让我去交州避难,我本已动心,只是家人被监视,无法脱身,故而忧心忡忡。」
「去交州避难?」
刘璟摇了摇头,「远去交州,也就远离了中原社稷,远离了大汉復兴的机会,诸葛公为何要做出这不明智之选?」
诸葛瑾低头半晌不语,他如何想去交州,不过是无法启齿罢了,刘璟明白读书人的自尊,便诚恳对他道:「如果诸葛公愿加入復兴大汉的阵营,礼部丞之职专为先生虚席以待。」
刘璟给足了诸葛瑾面子,诸葛瑾如何还能拒绝,而且还是礼部丞之职,他心中激动,起身向刘璟深施一礼,「微臣诸葛瑾愿为復兴大汉效犬马之劳!」
……
第1023章 蓄势等待
刘璟给出了十天期限,为了配合这十天期限,甘宁也从京口撤军,大军返回江北,败退至毗陵县的韩当又重新返回了京口,扼守住京口的战略之地,但他手下只剩下五千军队,无法守住京口。
为此,韩当几次写信向孙权求援,却没有任何答覆,仿佛孙权已经对京口不感兴趣了。
事实上,当刘璟提出三个条件后,孙权便一直保持着沉默,建业宫没有任何表态,再没有接见任何人,也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尽管孙权沉默,但江东朝野却陷入了暴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之中。
平静的局势下波涛汹涌,刘璟开出的三个条件早已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在关门激辨这三个条件,有人认为这是刘璟故作姿态,开出江东无法接受的条件,也有人则认为这是刘璟仁义之举,是江东不识时务。
但不管是支持方还是反对方,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江东这一次恐怕难以倖免了,当年,江东信誓旦旦要灭亡荆州,统一南方,而今天,统一南方越来越近,却是江东的老对手,荆州刘璟所为,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命运的无情捉弄。
对于普通民众,汉军攻占江东,意味着轻徭薄赋到来,意味着他们能吃饱饭,家中男人不用东躲西藏,再不用承受战争之苦,这是他们渴盼已久之事,他们只恨十天太长,恨江东军还要抵抗。
而对于高官大将,江东覆灭将使他们重新面临前途的选择,是返回北方投奔曹魏,还是和吴侯一同赴死,或者为了家族利益而效忠汉国,每个人都面临选择,难以决定,很多人都还抱着一线希望。
或者奇蹟还会发生,就像当年曹军中发生瘟疫一样,曹操兵败赤壁,撤离南方,总之,不到最后一刻,高官大将都不会轻易做出最后的抉择。
时间一天天过去,江东发生的情况也由曹魏的情报系统迅速传到了邺都,呈到了曹操的桌案上。
邺都铜雀宫内,曹操将最新的情报递给了军师程昱,笑道:「仲德看看吧!这是江东最新的情报,着实很有趣。」
程昱接过情报,大致看了一遍,又递给了坐在旁边的曹丕,对他笑道:「世子如何看待此事?」
这个情报便是曹丕向父亲汇报,他早已瞭然于胸,他见程昱给了自己一个开口的机会,便道:「我以为这是刘璟故作姿态,想使自己攻打江东变得合理合法,才用僭越来说事,事实上,孙权根本不可能答应这些条件。」
曹操点点头,「吾儿说得不错,这确实是刘璟找到的藉口,不想落下以强凌弱口实,当年我出征荆州,也需要天子下诏同意,虽然现在很多人已把天子遗忘了,有没有天子诏书也不影响什么,但刘璟毕竟是以汉朝嫡统自居,出师之名对他还是很重要,他指责孙权僭越,却不给他改正的机会,这分明就是冲着我来,不给我帮助孙权的机会。」
程昱笑道:「魏公想助孙权一臂之力?」
曹操苦笑一声道:「去年我为了保住孙权,不惜以举国之力在合肥和刘璟对抗,只要能保住江东,三国鼎立之势就能出现,但合肥不幸落败,江淮失守,就意味着我无法再助江东,也意味着汉军对江东的包围完成,那时我就知道,江东已无力回天,被灭亡是迟早之事,现在就算我再封孙权为吴王,除了能噁心刘璟一下,对江东又有什么意义?」
「父亲的意思是说,我们放弃江东吗?」曹丕有些不甘心道。
曹操瞥了他一眼,拉长了声音说:「不是我要放弃江东,而是江东大势已去,我根本无力回天,吾怎么还看不透局势?」
曹操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吓得曹丕连忙道:「孩儿的意思是说,父亲也需要表个态,就算帮不了江东,至少也可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这句话倒有几分道理,曹操又问程昱,「仲德意思呢?」
程昱微微一笑,「微臣觉得,沉默就是最好的表态,言多必失,有些话还是不说为好。」
曹丕大为不满,他回视程昱,「江东发生剧变,我们却保持沉默,这岂不是掩耳盗铃?会让天下人以为我们是示弱,是向刘璟妥协,今日我们不同情江东,他日谁又会同情我们?」
「你在胡说什么!」
曹操一声怒斥,打断了曹丕的话,曹丕不敢再说下去,只得恨恨低下头,心中暗骂程昱。
曹丕没有听懂程昱的意思,曹操却听懂了,程昱是让他不要轻易表态,孙权政权已不得人心,统一南方是民心所向,若他在这个节骨眼上力挺孙权,非但救不了孙权,还会将自己拖下水,保持沉默,佯作不知此事,确实是目前最好的选择,至于表态,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