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后,十几名骑马官员赶到了凤凰镇码头,为首之人正是豫章丞鲁肃,后面还有几名年轻的随从,由于汉军完成了对江东的战略包围,逼迫江东不得不放弃豫章郡、九江郡和临川郡。
而汉军即将对江东的进攻使三郡官员都感到了巨大压力,为了保护自己利益,三郡高官齐聚南昌县,商议对策,众高官一致决定归降汉国,并推举和刘璟关系极好的鲁肃前去与汉军联繫。
鲁肃早已对孙权心灰意冷,他也知道江东大势已去,他并没有什么个人利益,但他却一心为民,为了豫章郡民众的利益,他也最终决定归降汉国,接受刘璟统一南方的事实。
鲁肃一行人赶到凤凰镇,天已经黑了,码头上的士兵事先得到命令,当鲁肃通报姓名后,立刻被一艘小船送去了停泊在江中主船之上。
鲁肃被士兵带上了主船,来到位于二楼的刘璟书房前,侍卫禀报导:「殿下,鲁郡丞来了。」
这时,刘璟快步走了出来,笑道:「子敬,我们好久不见了。」
鲁肃连忙深施一礼,「微臣参见汉王殿下!」
「来!进船舱里谈。」
刘璟将鲁肃请进船舱,两人分宾主落座,刘璟见鲁肃十分削瘦,气色很糟糕,便关切地问道:「子敬似乎身体不太好?」
鲁肃嘆了口气道:「去年大病一场,便一直没有恢復,再加上政务繁重,身体也一天比一天糟糕,也不知能不能熬到明年。」
刘璟摇摇头道:「这样可不行,子敬是栋樑之才,我可不能让子敬的身体再继续糟糕下去,子敬就不要回去了,在我船上好好养病,调养几个月,让身体恢復过来。」
鲁肃一惊,连连摆手,「这可不行,豫章郡可少不了我。」
刘璟一笑,「有什么少不了,我会另外任命郡丞。」
鲁肃这才想起豫章郡还属于江东,但刘璟却说这样的话,说明他已经势在必得了,鲁肃沉默片刻,嘆息一声道:「江东竟然沦落若斯,着实令人痛心。」
这时,侍卫送来两杯茶,刘璟喝了一口茶,不慌不忙道:「天下一统是民之所望,损失的不过是极少人的利益,子敬一心为民,又何必在意江东权贵的得失?」
「殿下说得对,统一是大势所趋,我鲁肃也是汉臣,眼看大汉中兴将至,我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不过念旧也是人之常情,鲁肃的失落,望殿下见谅!」
说到这,鲁肃取出三郡高官的联名信,呈给刘璟,「这是豫章、九江和临川三郡官员给殿下的联名信,我们都愿意归顺汉国,以保三郡民众之安。」
这封信在刘璟的意料之中,事实上,他早就接到了豫章和九江两郡太守派人送去长安的私信,两人在信中皆表示愿意效忠于他,所以这时候接到归降书,刘璟不感到一点奇怪。
他看了看信,又对鲁肃道:「十年前九江郡和豫章郡还是由朝廷直辖,后被江东窃据,八年前,江东军在柴桑惨败,当时已经明确将豫章郡和九江郡割让给荆州,后来双方协议后,我才答应将豫章郡和九江郡还给江东,这是第一次,四年前,交州军北伐,一度占领了豫章郡和九江郡,又被我汉军夺回,我也暂时交还给江东,无论从歷史,还是实际控制,豫章郡和九江郡都不应该属于江东,这次汉军收回这两个郡也完全合情合理,子敬不要考虑这是汉军夺取它们,也不要有任何惆怅之心。」
鲁肃苦笑道:「殿下的话让人无法反驳,不过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江东人,都认为夺取豫章郡和九江郡,并非是从前发生过什么,而是现在汉军的战船。」
刘璟大笑,「子敬果然很有趣!」
刘璟又和鲁肃细谈片刻,便让人带鲁肃下去休息,鲁肃身体实在太差,若再不休养,他熬不过今年,对于刘璟而言,鲁肃还有大用,必须把他的病治好。
刘璟随即任命参军蒯珩为豫章丞,带着自己的信件和鲁肃的随从一起赶往南昌。
蒯珩是蒯越之子,为人精明能干,才学也不错,襄阳科举考中第六十七名,从军后从书佐一步步升为参军,刘璟早有心培养他,便利用这次机会让他出任豫章丞,歷练两年后再升他为豫章太守。
安排好所有事情,刘璟这才问站在门口欲言又止的侍卫道:「有什么事?」
「启禀殿下,甘都督派人送来紧急情报。」
侍卫上前将一只红色信筒呈给刘璟,刘璟拧开信筒,从里面倒出一卷白绢,他展开白绢,这竟然是江东各地驻军图,刘璟大喜,立刻起身来到沙盘前,对照着地图一一在沙盘上进行标识。
第1018章 初战京口
京口是江东旧都,在京城迁往建业后,京口便渐渐冷清下来,不过它只是在政治上被边缘化,它的经济地位依然很高,它是毗陵郡运河通过长江的出口,毗陵郡运来的粮食在京口中转,换成大船后再运往建业,京口也就成了江东最大的物资中转地,商业十分发达。
目前,江东正在全力疏通吴郡到毗陵郡约百里长的运河,同时扩宽秦淮水和毗陵运河之间的航道,一旦这两条运河开通,丹阳、毗陵和吴郡三地便连为一体,吴郡的粮食和物资可以直接运往长江,再从长江通向建业,或者也可通过秦淮水直接运往建业。
所以在江南的运河体系中,京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江东的军队布局中,建业三万军中的一万人就是部署在京口,由老将韩当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