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从根本上和曹操治国思想背道而驰,曹操相信这不是儿子一时煳涂,而是他根深蒂固的思想,正因为这一点,曹操最终决定立长子曹丕为世子,尽管长子曹丕也并不让他满意,为人阴暗、虚伪,急功近利,缺少雄才大略,但相比曹植的尊君崇儒思想,曹丕的这些缺点也就不足为虑了。
马车在大街上疾行,曹操默默望着大街两边,行人步履匆匆,大多面带笑容,酒馆里高朋满座,喧嚣声传到了街上,往年大街成群结队的流民乞丐,今年也看不见了。
不过曹操却知道并不是流民乞丐们被饿死,也不是他们变得富裕,而是他们都纷纷去了关中,准备受取土地,移民关内,这些流民乞丐其实大多是关内人,现在可以返回家乡,或许土地,谁还愿意在邺都街头讨饭?
想到这,曹操不由嘆息一声,尽管他也採取减税授田的措施,鼓励民众向并州北部迁徙,但效果却不理想,关键是他不能像刘璟一样,宣布十年免税,那样会严重冲击并州南部的农民,引发骚乱,还有一个原因,似乎民众都不太相信他,他们宁可去汉国授田,也不愿接受魏国的授田。
这就是天下民众的判断,他们认为汉国迟早会战胜魏国,汉国的承诺会更可靠,正是这种判断使曹操在和刘璟争夺人口的战争中一败涂地。
曹操不由嘆了口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原民众对他曹操没有信心,早从多年前的赤壁之战就开始产生了。
就在距离皇宫不到一里时,一名骑兵从后面疾奔赶上,大喊道:「启禀魏公,有要事禀报!」
「停车!」
曹操喝止住马车,拉开车窗问道:「有什么要事?」
「启禀魏公,陈中丞出使汉国回来了,还带来了汉国尚书司马懿,现在铜雀宫等候。」
曹操顿时精神一振,他一直在等陈群的消息,现在终于来了,连司马懿也来了,他沉思片刻,立刻令道:「回铜雀宫!」
天子在他心中远不如刘璟重要,他此时急切想知道陈群的出使结果,马车加快速度,在数百名侍卫的保护下,疾速向北城外驶去。
……
铜雀宫的贵宾堂内,丞相长史徐弈正在陪同司马懿聊天,徐弈年约五十岁,精明能干,学识渊博,出任丞相长史多年,是曹操最信任的心腹。
在曹丕没有掌政务大权之前,曹操每次出征,便是由他留守许昌处理各种政务,使他权力极大,当曹丕接管政务后,他又主动配合,将权力完全移交给了曹丕,这又赢得了曹丕的信任。
现在徐弈是曹丕和曹操之间的一座桥樑,当曹丕遇到无法做主的重大军国政务时,总是要先写上自己的意见,再转给徐弈,由徐弈对曹丕的意见进行详细解释,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曹操最终同意曹丕的方案,减少父子之间的矛盾,使政令能够顺畅。
徐弈和司马懿的私交极好,当年司马懿为曹操主薄,便是徐弈极力推荐,几个月前司马懿出使太原时,徐弈留守邺都,双方没有能见面,这次见面,双方显得格外亲热,就仿佛多年未见的挚友重逢。
「十年不见,仲达已四十余岁,我也年过五十,我们都老了。」
司马懿也笑道:「季才兄保养得很好,看起来才四十出头,不像我,南征北战,变得又黑又瘦,在路上住店之时,掌柜还叫我老人家。」
司马懿说得有趣,两人都大笑起来,寒暄完毕,话题便转到了正事上,徐弈沉吟一下道:「这次仲达出使魏国,除了商议亲迎的具体细节外,还有别的事情吗?」
司马懿也知道徐弈其实就是代表曹操而来,他问的话,就是曹操要问的话,司马懿便笑道:「除了商议迎亲细节外,其实还有两件事要和魏公商议,事情虽不算重要,但也不是无足轻重。」
「能否告诉是什么事吗?」
「当然可以!」
司马懿缓缓道:「第一件事,是关于并州匈奴战俘的处置问题,汉王的意思,是希望魏公能将俘获的妇孺家眷交给汉国,当然,我们也会给予贵方一定的补偿,如果魏公能答应,我们就继续谈具体条件,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嘛,其实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仲达请明示!」
徐弈神情十分凝重,他知道司马懿带来邺都谈判之事,绝对不会是什么无足轻重的小事,司马懿越这样说,反而说明这件事越重要,徐弈敏感地意识到,恐怕司马懿接下来要讲的『小事』,恐怕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司马懿笑容收敛,刚才的轻描淡写的语气也没有了,他说得很慢,但每一个字都咬得很清晰,「汉王殿下欲去洛阳拜祭宗庙,为了安全,汉王殿下会带一些军队前去,希望魏公能同意他的祭庙之行。」
「不知汉王殿下打算带多少军队前往洛阳?」徐弈几乎是咬牙问出这句话。
「从安全上考虑,最少五万军队。」
……
就在徐弈和司马懿叙旧的同时,在铜雀宫的曹操官房内,陈群也正向曹操汇报他这次出使的收穫和失落,收穫就不必多说,刘璟同意在明年四月迎亲,这个其实意义不大,迎亲和发动战争毕竟是两回事。
至于刘璟没有答应把并州匈奴战俘放回,这也在曹操的意料之中,双方都需要人口,没有利益,谁也不会轻易把人口给对方,这需要继续谈判才能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