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侍卫催马上前,探头看了看,回头大声道:「王妃,好像是要生孩子!」
一名老妇人听到了『王妃』,连忙奔上来跪下哀求道:「恳求王妃救救我媳妇吧!她快不行了。」
陶湛下了马车,上前看了一下,只见是一名孕妇,气息微弱,下身流了很多血,看样子马上就要生产了,陶湛连忙命令女侍卫,「你们去周围问问,看有没有产婆?」
几名女侍卫调马奔去大声询问,片刻奔回来道:「王妃,好像附近没有,要不我们去远一点再问。」
陶湛紧咬嘴唇,她感觉快来不及了,这个孕妇有点难产,就在这时,小乔低声道:「大姐,我会接生!」
「你?」陶湛惊讶地望着她,她怎么也无法将小乔和接生婆联繫在一起。
小乔又道:「我接生了好几个孩子,有点经验。」
这时,女人疼痛得尖声大叫起来,陶湛见再不救她就来不及了,她也顾不了那么多,命令道:「腾出一辆马车,把她抬上车去。」
很快腾出一辆装行李的马车,几名女侍卫七手八脚,将孕妇抬上马车,陶湛对小乔道:「那就拜託你了。」
小乔点点头,随即吩咐丫鬟,「去烧热水,越多越多,再拿一把剪刀和蜡烛。」
停一下,她又吩咐道:「去找一些干草,最好是干麦秆。」
陶湛连忙道:「用布垫在下面不行吗?」
小乔摇了摇头,「最好用麦秆,那种气息更有生机,我还要用麦秆灰给她止血。」
说完,她挽起头髮和袖子上了马车,两名侍女帮她打下手,孙尚香从车窗旁默默看着小乔在车内忙碌,见她雪白的长裙沾满了血迹,她却毫不在意,不知为什么,孙尚香心中那块坚冰也开始有些融化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车厢里忽然传来一声响亮的啼哭,围四周的人顿时欢唿起来,孩子终于出生了,这时,小乔用蜡烛火苗给剪刀消了毒,剪断了脐带,好一会儿,她脸色惨白地从车厢里出来,险些一脚踩空,旁边的孙尚香连忙扶住她,小乔笑着点点头,「多谢!」
孙尚香脸微微一红,又连忙问道:「孩子母亲怎么样?」
「她性命应该无恙,就是太虚弱了,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復。」
这时,侍女抱住一个襁褓出来,孩子的祖母连忙上前接住,小乔笑道:「恭喜,是个男孩!」
老妇人激动的泪水涌出,她跪下连连磕头,「多谢夫人救了她们母子,多谢救命之恩。」
小乔连忙将她扶起,她对陶湛道:「大姐,让她们暂时跟着我们吧!产妇身体太弱,不能走路。」
陶湛点点头,随即吩咐几名僕妇收拾马车,让她们祖孙三人坐上马车,陶湛又对小乔道:「你去洗洗脸,换身衣服吧!真是多亏你了。」
小乔和一名侍女去了另一辆马车换衣服,这时,孙尚香忍不住嘆息一声,低声道:「真的想不到!」
陶湛对她笑道:「关键是你啊!只有你才能解开她心结。」
孙尚香心中也有点惭愧,她感觉这一个多月,自己对她也确实太冷淡了一点。
很快,队伍又继续出发,小乔又坐回了马车,一个小小的插曲使众人改变了对她的印象,马车里的气氛开始变得和善起来,几个孩子更是把她视为英雄,争着坐在她身边,让小乔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我也想不通,你怎么会接生孩子?」陶湛笑道:「以你从前在江东的身份,你应该接触不到才对。」
「这……」小乔有点为难,她不知该怎么解释,有些事情她不太愿意多说。
旁边孙尚香轻轻碰了一下陶湛,陶湛会意,笑道:「其实原因无所谓,关键是把她们母子二人救活了,这就是天大的积福。」
一个时辰后,队伍暂停休息,大家纷纷下马车走一走,陶湛前去探望母子二人,老妇人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媳妇和孩子,感激道:「孩子刚刚喝了母乳,她们都睡着了,感谢王妃救她们母子性命。」
「不用客气,这是举手之劳,她们母子平安,我们也很高兴。」
「王妃,能给孩子起个名?他爹爹姓王,也是一名士兵。」老妇人又小心翼翼道。
陶湛望着她热切的目光,便想了想笑道:「孩子既然是南下时所生,就叫王南吧!」
老妇人大喜,磕头谢道:「多谢王妃赐名!」
陶湛又安抚她几句,这才离开马车,她慢慢走到孙尚香身旁,望着自己坐的马车笑道:「你能告诉我,她是什么原因吗?」
孙尚香轻轻嘆了口气,「虽然她从不说,但我能猜得到,这其实是江东的一个风俗,女人出嫁三年后若未生育,就需要积福,最好的积福方法就是接生,小乔从未生育,我便猜到,她应该接生了不少孩子。」
陶湛这才恍然,原来如此,难怪她能接生,又难怪她不肯说,这涉及到她的前夫,她是不愿提及此事。
「大姐,上车了。」小包娘在车门边大喊:「队伍要出发了。」
陶湛点点头,和孙尚香一起向马车走去,就在这时,一名侍卫指着远处山上的烽燧大喊:「快看,烽烟点着了。」
众人一起向山顶上的烽燧望去,只见一条黑烟直冲天空,众人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心中有点紧张起来,陶湛长子刘致注视着烽烟,目光格外明亮,他自言自语道:「匈奴人终于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