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刘璟苛刻的条件,鲁昔抱住头,痛苦地呻吟一声,他该怎么办?
「我听说汉军使者来了,是吗?」罗金小心翼翼问道。
鲁昔点点头,便将秦宓说的条件给兄弟复述了一遍,最后嘆口气道:「乌桓人怎么可能全部转为农耕,最多三成人,可如果不答应,我们就得迁徙去河西,我们该怎么办?」
「兄长如果实在不愿去河西,不如我再去与刘璟和谈,看看能不能妥善解决乌桓人的地位问题。」
「我倒是想这样做,可是……刘勐率一万军队就在我们这里,假如我胆敢和汉军私下接触,那个屠夫会把我吃了。」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在帐门急声道:「酋长,刘勐来了,要见酋长。」
话音刚落,只听见帐外传来刘勐粗鲁的声音,「我与你们酋长是什么关系,还需要你们禀报?统统给我滚开!」
鲁昔和罗金同时站起身,只见帐帘一掀,长得俨如黑熊一般的刘勐闯进了大帐,他停住了脚步,深深盯了一眼鲁昔,又干笑一声问罗金道:「原来罗金酋长也在这里,一定带来了什么消息吧!」
鲁昔知道此人表面粗鲁,实际上精明无比,秦宓刚走,他便赶来了,显然是得到了汉使到来的消息,怀疑自己和汉军私通。
罗金欠身行一礼笑道:「我确实是带领了消息,石鞣被汉军击溃之事,想必勐将军也知道了吧!」
「原来是这件事,我也有所耳闻,不过石鞣擅自出兵,遭到了汉军优势兵力的包围伏击,遭遇失败也是他自找,两位酋长不必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会影响大局。」
鲁昔不露声色问道:「石鞣之败,我倒不放在心上,不过听说右贤王随后撤军北上,不知这又是为了什么缘故?」
刘勐没有回答他的疑问,而是走进大帐坐下,对鲁昔道:「我今天和边庶酋长又谈过,他说汉军攻下萧关,下一步必然是攻打上郡,我也完全认可他的判断,汉军对安定郡和上郡已势在必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积极应对,首先是要聚集军队,不知大酋长准备几时发出乌桓赤木令?」
赤木令是乌桓人的最高军事命令,又叫集兵令,接到这个命令的乌桓部落,必须立刻派出军队到大酋长处集结,刘勐刚刚接到父亲的命令,要求他督促乌桓出兵,而就在这时,他得到了汉使秘密来乌桓见鲁昔的消息。
刘勐顿时又惊又怒,便立刻来逼迫鲁昔发赤木令。
鲁昔摇了摇头,「赤木令只能在最危急的关头髮出,三十年来也只发出一次,现在汉军并没有进攻上郡的迹象,我觉得暂时还没有必要发赤木令。」
「等汉军打来就晚了,大酋长,赤木令是我的父亲的意思,如果你不肯遵令,这个后果恐怕你承受不起,我先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乌桓对我们有了异心,那么乌桓将不仅面对汉军这一个敌人,明天天亮前乌桓必须发出赤木令,否则……大酋长请好自为之吧!」
说完,刘勐冷笑几声,起身快步而去,鲁昔望着他走远,心中感到异常沉重,就在这时,又士兵奔来禀报:「启禀酋长,匈奴一万骑兵已经在我们大营外,列下军阵,随时要攻击我们。」
匈奴一万军已兵临城下,鲁昔顿时呆住了,就算他现在调兵集结也来不及,更无法遣散数十万妇孺,半晌,他和罗金对望一眼,同时嘆了口气,看来他们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
万般无奈,鲁昔只得取出了代表乌桓最高军令的三支赤木令,吩咐几名亲兵道:「你们可持赤木令赶去各部落,命令他们三天之内,率军队来乌桓牙帐集中。」
第820章 乌桓消息
在汉军占领萧关半个月后,那城镇开始了重建,那城镇已被烧为白地,汉军随后将骨骸深埋地下,清理废墟,开始建造一座座巨大的仓库,那城镇距离木峡关约七里,距离瓦亭关也不到十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且这里是六盘山内难得的一片盆地,盆地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完全可以将这里开闢为军垦农田,另外在那城镇的废墟上,刘璟决定修建一座类似祁山道上的军城,用于粮食和军资储存,成为萧关的后勤保障基地。
另外,汉军又调动两万士兵,修復瓦亭关和木峡关之间坍塌的长城,建立起三关间的快速通道,虽然汉军的战略目标是向北推进疆土,夺回被匈奴、乌桓等游牧民族占领的关内土地,但建立一个强大的关中防御墙,对于维护关中以及长安的安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但强化防御建设并非汉军的当务之急,对于汉军而言,积极准备即将爆发的大战才是汉军的重中之重,自从参军秦宓出使乌桓失败,便意味着劝降乌桓的大门已经关闭,利益之争已激化,战争不可避免。
那城镇废墟外,刘璟和十几名高级将领正在视察士兵们对小镇废墟的清理,但他们关心的并非废墟,而是这块土地的用途,尽管将领们都一致支持建为军城,但法正还是力主军民两用。
「殿下应该知道,萧关不仅是军事要塞,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边塞,从关中过来的商队,至少有三成会从萧关出塞,从前那城镇商业十分繁盛,也是得益于往来的商队,商队从东而来,经过了坎坷崎岖的弹筝峡,人马皆已疲惫不堪,这时他们需要休息和补给,那城镇就是最好的休息之处,如果变成军事重镇,而不考虑民用,这对商队出塞不利,请殿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