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除了杨彪外,还有他族侄杨训,以及名士崔琰,崔琰是司空崔林的从兄,曾任曹操帐下幕僚,崔琰和崔林都是清河崔氏的杰出人物,崔琰容貌俊美,是天下有名的美男子,也是着名的文学之士,深得曹操喜爱,引他为幕僚。
不过崔琰坚持士族儒家的观念,反对曹操的寒门法家,屡次触怒曹操,也渐渐被曹操冷落,今天他被杨彪请来,商议大事,杨彪之所以忽然有了支持曹植的想法,是因为其子杨修陪同曹植巡视回来,杨修告诉父亲,曹植推崇儒家,希望能得到士族势力的支持,这便给了杨彪一线希望,他立刻写信给司空崔林,两人一拍即合,崔林便让从兄崔琰代表自己出面。
三人正在书房内等待杨修归来,这时院子里传来脚步声,有侍女禀报:「公子回来了!」
只见杨修兴沖沖走进房间,三人同时精神一振,房间里沉闷的气氛顿时被打破了,杨修上前躬身行礼,「父亲,孩儿回来了。」
杨彪坐了下来,摆摆手笑道:「坐下说吧!」
杨修坐下,有侍女上了热茶,杨修喝了一口气茶道:「孩儿刚才见到了植公子,也弄清了杨添被封为御史中丞的原委,事情正如父亲所料,曹丕要插手御史监督权了。」
杨彪点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只是他没有想到,一向被他鄙夷的杨添居然被封为御史中丞,掌握实权,而且曹操在晋升书中写得清楚,杨添出身弘农杨氏,这着实令杨彪有些接受不了,杨添算哪门子弘农杨氏?
「我想知道,杨添是不是要调回邺都了?」
杨修想了想说:「要不要调回邺都还不知道,不过植公子告诉孩儿一件,着实令人惊讶,我觉得其中很有蹊跷。」
「什么蹊跷之事?」杨彪追问道。
杨修便将杨添立功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道:「我和植公子都一致认为,以刘璟的精明,杨添不可能搞到平章台议事记录,这极可能是刘璟的计策,利用了杨添。」
房间几个人都面面相觑,这时崔琰在一旁道:「如果杨添真的投降了刘璟,甘为刘璟说利用,晚辈倒觉得这是一个扳倒曹丕的机会,世叔以为呢?」
杨彪沉默不语,他心中有些矛盾,他当然也认为这可能是扳倒曹丕的机会,但他又不想破坏刘璟的计划,毕竟他对刘璟復兴大汉也抱以厚望。
反覆权衡后,杨彪缓缓道:「这件事还需要和刘璟先进行沟通,我们索性就明着告诉他,魏国的世子之争已到了白热化,我们士族支持曹植,希望他也能帮助我们,共同扳倒曹丕,推曹植上位。」
杨修点点头道:「孩儿也是这样认为,现在军方支持曹丕,虽然魏公偏爱植公子,但植公子的势力不够强大,还是处于劣势,如果刘璟能暗中支持植公子,他在外部发力,对植公子上位就有利得多。」
崔琰也接口道:「刚才德祖提到了汉军准备攻打合肥,假如我们能说服刘璟,暂缓攻打合肥,并将这个功劳记在植公子身上,魏公对植公子必然会刮目相看,这对植公子上位有直接推动作用。」
崔琰曾为曹操幕僚,他知道曹植当年两次出使益州都失败,成为曹植仕途中的一大败笔,很多支持曹丕的人动不动就拿此事说话,打压曹植,解铃还须繫铃人,曹植要想在这件事上彻底翻身,还是需要刘璟的配合。
这个想法得到了杨彪的深为贊同,杨彪随即对崔琰和杨修道:「我会写一封亲笔信给刘璟,请他务必帮助我们,另外修儿再去找植公子,让他主动提出和刘璟谈判,阻止合肥战役爆发,让他的心腹出使成都,至于我们这边,也要先去一人和刘璟沟通。」
说到这,杨彪对族侄杨训道:「贤侄就辛苦一趟,替我送一封信给刘璟。」
杨训连忙起身道:「侄儿谨遵伯父之令!」
……
新年已经过去了,时间渐渐到了一月下旬,空气中有了一丝暖意,人们感觉到了春的气息,开始脱去厚厚的冬衣,年轻的妇女们换上短襦,纷纷走出家门,唿吸春的气息。
小乔来成都已快一个月了,也渐渐适应了成都的气候和汉王府的生活,孙尚香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她生活得很愉快,没有了在周家时看人脸色过日子的窘迫,心境也逐渐开朗,她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人也长胖了一点,身体丰腴,皮肤光洁,加上她的天姿仙貌,使她的美貌变得更加诱人。
几天前,小乔在孙尚香的陪同下,两人一起去青城山游玩,尽兴而归,中午时分,小乔手执罗扇,正独自一人沿着府中小河慢慢散步,小河连接府外的护宅河和府中的泉湖,清澈的湖水从小河中流出府外,小河蜿蜒曲折,两边种满了常绿大树,地上绿草如茵,俨如铺上一层柔软的地毯,山石叠翠,小桥流水,景色格外清雅。
小河两边的迎春花和腊梅都已盛开,一簇簇灿烂的黄色盛开在小河两岸,空气中瀰漫着腊梅特殊的芬芳气息,一群群羽毛艷丽的小鸟在树上鸣叫,小乔一路赏梅,完全陶醉花香鸟语之中。
「怎么一个人?」小乔身边响起了低沉的声音,将她从沉醉中惊醒,一回头,只见刘璟站在她身后不远处,含笑望着她。
小乔心中顿时一阵慌乱,这一个月里她也只见到过刘璟三次,而且都是晚饭时和众人一起,这样单独见到他还是第一次,她脸微微一红,笑道:「尚香要午睡,我一人无聊,随便走走,公子怎么中午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