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我主张学习汉国最近实施的民团办法,一方面实施精兵战略,将常备军维持在十五万,可以使每个士兵身上耗费的军费更多,有利于训练出精兵,同时组建民团,使农民不离家,不离田,却同样能得到军事训练,一旦战争爆发,可以大量徵召民团后备军,将他们转为正式军,这样既可节约平时军费,也有利于我们集中力量训练精兵,汉军已经开始实施,我们完全可以照搬。」
曹操也很了解最近汉国颁布的《民团令》,目的是化兵为民,对节省军费,恢復生产有着重大意义,不仅是曹仁,包括陈群在内的很多文臣也提出效仿汉军民团令。
曹操点了点头:「你说得不错,我们确实应该学习刘璟的一些好措施,比如匠学,比如垦田令,还有就是民团令,我已告诉丕儿,命他也组织官员商讨后推行。」
「丞相知道刘璟平定羌氐之事吗?」曹仁又小心翼翼问道。
「我时时在关注。」
「其实我觉得可以利用胡人,挑起河朔和关内的……」
不等曹仁说完,曹操便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丕儿也给我提到过利用此事,被我否决了,虽然我和刘璟是仇敌,但在恢復汉王朝对边疆的统治上,我完全支持他,当年我北征乌桓,刘备向刘表建议趁机袭击的许都,刘璟却坚决反对,我记忆犹新,子孝,在民族大义上,我们不能犯错误。」
曹仁羞愧地低下头,「卑职明白了。」
曹操又嘆口气道:「虽说我利用氐胡骑兵来阻截他北上,但也只是利用,一旦利用完,我同样会扫平氐胡,只是刘璟比我走得更远,居然把西海高原和河曲地区都划归了中原王朝,我想河朔和关内他也绝对不会放过,迟早会收復旧地,现在我的当务之急是恢復民生,然后确定下世子,不能再拖了。」
曹仁心中一惊,连忙低声道:「丞相觉得长公子还不适合为世子吗?」
「丕儿当然不错,但我也觉得植儿不错,所以在犹豫,到底立谁为世子更好?」
说到这,曹操瞥了一眼曹仁,见他欲言又止,便笑道:「你是他们叔父,不妨说说你的意见?」
曹仁知道曹操精明无比,很多事情瞒不过他,他沉吟片刻道:「丞相知道发生在长安的一件事吗?我和三公子有了争执。」
「你是说,不让民众进城一事吧!我事后接到他的信。」
曹仁心中一怔,原来曹植真的写信告自己,他心中更加恼火,但脸上没有表露,只是嘆口气说:「三公子为人仁慈,怜悯众生,如果现在天下已平定,我会坚决支持他继承丞相的事业,但现在刘璟愈加势大,还不是仁慈怜悯天下众生之时,三公子远不是刘璟的对手,丞相立他为继承人,不妥。」
「难道丕儿就是刘璟的对手吗?」曹操又淡淡问道。
曹仁摇摇头,「坦率地说,长公子也不是刘璟的对手,但至少他的意志很坚定,而且作风霹雳,平定袁氏余孽,不惜赶尽杀绝,我觉得他要比三公子更适合对付刘璟。」
「那是你不了解他们两个,我打算把宪儿嫁给刘璟为妃,丕儿没有反对,但植儿却坚决反对,在对付刘璟上,其实植儿的态度更坚决,丕儿倒有点优柔寡断,对袁氏余孽手段霹雳,那只是因为他在对付弱者,对付强者他未必有这般果断,其实我是希望他只斩杀匪首,饶过哪些普通民众,可是他却毫不留情,把仇恨留给后代,若是刘璟呢?他就会最大限度的保留民力,会让战俘去挖矿几年,然后放回家,相比之下,丕儿缺少一颗兼济天下的仁心,差刘璟远矣,植儿这一点就很好。」
说完,曹操似笑非笑地望着曹仁,曹仁满脸通红,他这才明白丞相在长安难民一事上其实对自己不满,丞相是支持曹植,他连忙俯身磕头,「卑职有罪!」
「长安之事我不会怪你,你的想法并没有错,确实要防范刘璟的鹰击军趁机混入城内,有过很多教训了,只是你不够聪明,不像钟繇那样善于变通,放入妇孺而不放青壮,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我相信你应该有了教训。」
「卑职确实学会了,不会再做蠢事。」
「去吧!世子之事我会再考虑,如果在我去世前能剿灭刘璟,那么还是立植儿较好,子孝,这是我们兄弟私下之谈,你不要告诉任何人。」
「弟记住了!」
曹仁行一礼,慢慢退下去了,曹操负手慢慢走到窗前,望着远方波光荡漾的玄武池,他想到刘璟已经在关陇站稳了脚跟,获得了重要的战马来源地,他不由长长嘆了口气,转身要回座位,不料他刚走两步,眼前忽然一黑,竟然晕倒在地。
旁边的侍卫吓得魂不附体,纷纷跑过来大喊:「魏公!魏公!请醒一醒。」
……
华歆匆匆走过长廊,来到曹丕官房前,远远便看见曹丕在餵一只虎皮鹦鹉,他上前急声道:「长公子,出事了。」
「你急什么?」
曹丕不满地瞪了他一眼,拉长声音道:「慢慢说,发生了什么事?」
华歆连忙稳住情绪,低声道:「我刚刚得到御医房消息,丞相今天上午晕倒了。」
曹丕眼中一惊,随即惊色消散,负手走过房间坐下,沉吟半晌问道:「御医有没有说,父亲为什么会晕倒?」
「王御医说,丞相年事已高,昨晚有些放纵自己,精血不足,才一下子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