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千曹军先锋在大将于禁的率领下迅速杀到了安阳城,确实如刘璟的猜测,曹军的目的就是要全歼安阳城的五千汉军,用第一战的胜利来提振士气,于禁只是先锋,他的任务就是烧毁浮桥。
而在于禁的背后,三千曹军骑兵已经准备就绪,一旦城中汉军出城和曹军激战,曹军就会迅速杀来,配合于禁军队歼灭汉军。
这时,于禁率领五千曹军已经逼近了汉军的第一座浮桥,位于安阳城东面一里处,由五百士兵守卫,五百士兵手执军弩,埋伏在掩体后,紧张地注视着曹军缓缓杀来。
于禁率领的五千曹军已排列成攻击阵型,一千士兵手执大盾排成两排,组成盾墙缓缓向前推进,在刀盾军后面则是一千弩兵,再后面是三千长矛兵。
于禁在弩兵中间,他挥动战刀大喝:「压上去,摧毁浮桥!」
随着曹军战鼓声隆隆敲响,曹军开始奔跑起来,五百守军一齐向曹军阵型中放箭,密集的箭矢腾空而去,射向敌群,但收效并不大,曹军的盾阵顶住了汉军弩兵的第一轮射击,中箭者不到二十人。
与此同时,曹军弩兵也开始放箭,铺天盖地的箭矢射向桥头掩体,将五百汉军死死压住,眼看着曹军越来越近,汉军军侯大喊一声,「撤退!」
桥头的五百汉军纷纷离开掩体,沿着浮桥向南奔去,跑在后面的十几人被乱箭射中,惨叫着倒地,曹军士兵如大潮冲过了掩体,彻底占领了第一座浮桥,很快,熊熊烈火在浮桥上燃烧起来,浓烟滚滚。
城头上,廖化注视着远方被烧毁的浮桥,眼看着曹军又掉头向第二座浮桥杀来,他捏紧了刀柄,不能这样被动下去,一旦三座浮桥被烧毁,他们也回不去了,但究竟是出击,还是撤退,廖化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时,斥候骑兵王兴再次从北方奔回,在城下大声道:「速禀报廖将军,有紧急敌情!」
廖化快步走到城头,探头问道:「发现了什么?」
「发现曹军主力,约十万之众,正向这边浩浩荡荡杀来,已不到三十里。」
廖化大吃一惊,他一回头,曹军已经占领了第二坐浮桥,形势极为危急,廖化当即令道:「立刻出城,向南岸撤离!」
第703章 第三次会晤
一场激战后,双方互有伤亡,汉军控制了浮桥,最终得以撤退,数千汉军在廖化的率领下迅速向南岸撤离。
曹军围上了浮桥,这时有曹军士兵准备向浮桥上泼洒火油,于禁却拦住了他们,「不可烧毁这座浮桥!」
于禁目光阴冷地望着南岸,丞相虽然命令他烧毁三座浮桥,但那是为了歼灭北岸的五千汉军,现在汉军已逃过浮桥,留下一座浮桥也能向丞相有所交代。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指着远处喊道:「将军,我们大军到了!」
于禁回头望去,只见远处出现了一条黑线,绵延十几里,这是丞相到了,于禁立刻吩咐一名牙将,「先去占领安阳县!」
他调转马头,带着几名骑兵向曹军主力方向疾奔而去……
这支到来的军队正是曹操亲自率领的十万主力大军,曹操原本在安城,他是希望刘璟的主力能够渡过淮河北上,去安城和他对垒,但曹操也渐渐发现刘璟并没有和他决战的意图,只是和他对峙,曹操便改名了计划,主动率大军南下,准备相隔淮河和汉军对峙。
十万曹军距离淮河已不到十里,可以清晰地看见远处的安阳县,这时,于禁从南面疾奔而至,奔至帅旗前向曹操拱手施礼,「参见丞相!」
曹操点了点头问道:「安阳县汉军情况怎么样?」
「回禀丞相,在我军到来之前,刘璟就在安阳县内,他识破了我们策略,汉军事先已有撤离准备,我们和汉军在桥头展开激战,但他们还是撤走了,我军杀敌五百余人,自伤不到三百人。」
听说刘璟竟然在城内,曹操心中有些懊恼,早知道他先派骑兵来偷袭浮桥多好,但这种懊恼转瞬便消失,他又问道:「浮桥情况怎么样?」
于禁已听出丞相口气,心中暗暗庆幸自己留下一座浮桥,连忙抱拳道:「回禀丞相,三座浮桥烧毁两座,但最后一座卑职没有下令烧毁,等丞相发落。」
曹操脸上终于有一丝笑意,「你做得很好,我现在要去看看浮桥!」
曹操翻身上马,在数千士兵的护卫下向淮河岸边奔去,不多时,曹操便来到了淮河岸边,只见淮河已经结冰,一座两丈宽的浮桥直通对岸,这里的淮河并不宽,只有五十余丈,可以清晰地看见对岸汉军大营。
这时,对面也出现了大群骑兵,于禁眼力极好,他一眼认出了骑兵群中的刘璟,便对曹操道:「丞相,卑职看见了刘璟。」
曹操点了点头,他沉思片刻,便对于禁笑道:「于将军,你能否替我去给刘璟说一声,我想和他说几句话,就在浮桥上。」
于禁心中苦涩之极,他又不敢拒绝,只得硬着头皮道:「卑职愿往!」
他调转马头,带着两名随从,牵马向对岸走去,这时,旁边夏侯惇『噗!』地笑了出来,曹操回头瞪了他一眼,「你笑什么?」
夏侯惇忍住笑,低下了头,曹操回头对众将冷冷道:「我知道你们在嘲笑于将军屡败在刘璟手中,可我们不也一样吗?和刘璟交战多少次了,我们又胜了几战?当年于将军在穰山放过了刘璟,我何尝不是,谁又知道将来的事情,以后谁再敢奚落于将军,我必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