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馆掌柜的腿一阵发软,差点跪下,却被曹操的一名侍卫扶住了,低声道:「丞相不希望被人认出,不要大惊小怪。」
「是!是!」掌柜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慌慌张张退下去了。
这时曹操笑眯眯道:「我赌刘璟至少两个月内不会进攻关中,这位老弟愿不愿和我打一个赌。」
说完,曹操命随从取出一斤黄金,放在桌上,又道:「这一斤金子就相当于一万钱,我们不妨请酒馆掌柜做个居中,看看是谁最后赌赢。」
杨宪脸色有些难看,倒不是他捨不得这一万钱,弘农杨氏是天下名望世家,还不至于拿不出一万钱,只是他怕丢脸,赌输后削了家族的面子。
他沉默片刻,又问道:「我刚才说刘璟半个月内进攻关中,也说出了自己理由,你呢?你有什么理由说他两个月后才会进攻关中?」
「理由很简单,不把陇西的氐人和羌人问题解决好,他怎么可能进攻关中?」
杨宪顿时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他没有考虑到氐人和羌人的问题,这时,周围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揶揄地笑道:「杨使君,把钱拿出来吧!如果钱不够,我借给你。」
杨宪脸一阵红一阵白,进退维谷,曹操又淡淡笑道:「杨彪也算是才学高绝之士,怎么会有这样的族第?」
他摇摇头,好容易才有的一点玩笑之心,也被杨宪这种自以为是之人搅坏了,心中顿感索然无味,便转身离开了酒馆,二楼还在吵吵嚷嚷,众人围着杨宪议论纷纷,那位老者明明占了上风,却转身走了,着实让酒客们不解。
这时,酒馆掌柜匆匆走来,向杨宪施礼道:「杨公,你恐怕惹事上身了,那位老者你知道他是谁吗?」
众人都围了上来,纷纷好奇地问:「掌柜,那人是谁?」
杨宪也有点不安地望着掌柜,酒馆掌柜嘆口气道:「你们都没有认出来吗?他就是曹丞相啊!」
酒馆里顿时一片譁然,众人都惊呆了,竟然是曹操,片刻,众人吓得纷纷走散,不少人心中害怕,也不顾喝酒了,丢下钱便迅速离开了酒馆,杨宪无力坐下,端着酒杯发呆,他自言自语道:「我并没有说什么过急之言,他要拿我怎样?」
虽然这样安慰自己,但手却在发抖,很快他也坐不下去了,结了帐便匆匆离开就酒馆,去找他的族兄杨彪寻找援助。
……
曹操虽然独断专行,却不至于派兵去抓捕酒馆中人,他虽然心中对酒馆中人追捧刘璟不满,但也不会表露出来,让人看轻了他,他会用别的手段来追究杨宪的胡言乱语。
曹操心中着实郁郁不乐,今天在酒馆里,无论是杨宪还是其他酒客,并没有对刘璟攻占陇西而谴责、愤恨,反倒是兴致勃勃推断他几时进攻关中。
也由此可以看出,邺都的民众已经开始接受刘璟,而不再视他为敌,这是一件很让人忌讳之事,民意是政权合法的基础,一旦民意认可了刘璟,也就没有了同仇敌忾之心,将来刘璟一旦攻破邺都,那他的权力基础就会迅速分崩离析。
曹操心里很清楚,天下人还是对汉朝抱以希望,从前是对刘协抱以希望,但现在越来越多人对刘协失望了,这种希望又寄託到刘璟身上,包括荀彧、杨彪、袁涣这些对汉忠心的旧臣,最近杨彪和一些世家大族往来颇多,令曹操心中不满,今天又发生杨宪之事,使曹操感觉有必要警告一下杨彪了。
曹操回到铜雀台,立刻命人把杨修找来,杨修现任曹操主簿,他才思敏捷,善于洞察曹操心思,总是能将曹操吩咐之事按照他的心意办得妥妥帖帖,一直深得曹操器重,而且杨修和曹植关系极好,是曹植问鼎世子之位最有力的支持者,可以说是曹植的军师。
杨修匆匆来到铜雀台,在内堂跪下行礼道:「微臣参见丞相!」
曹操微微一笑,「把杨主簿请来,我是想问一问令尊的情况,最近他身体可好,有什么需要?」
杨修连忙恭恭敬敬道:「多谢丞相关心,家父身体尚好,家中物资充裕,暂时没有什么需要。」
「呵呵!那倒不一定,前几日高句丽派使者来觐见,送来不少土特产,其中人参和香猪不错,等会儿我命人送一点给你父亲。」
「多谢丞相厚爱。」
曹操点点头,「其他也没有什么事,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你去关中辅佐植儿,当然,看你自己的意愿。」
杨修琢磨不透曹操的心思,只得躬身道:「谨遵丞相之命,微臣愿意去关中。」
「去吧!看看你父亲,转达我对他的问候。」
杨修行一礼,慢慢退下去了,曹操这才冷笑一声,他相信杨彪会明白自己的警告。
……
杨彪官任当朝太尉,堪称群臣之首,资歷极老,同时也是弘农杨氏的家主,弘农杨氏也是天下着名家族之一,和汝南袁氏、博陵崔氏、颍川荀氏、谯郡曹氏、北平卢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天下七望。
正是家族和官场地位的崇高,杨彪被称为朝廷第一元老,杨彪年过七旬,他直到三十余岁时才得一子,取名杨修,令他钟爱无比,悉心培养,杨修也没有令他失望,从小便是神通,长大后才华横溢,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杨彪是汉朝的忠心拥戴者,但他和荀彧的刚直又有不同,他比较变通,善于保护自己,因此无论是董卓当政,还是崔、郭之乱,还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杨彪都能平安渡地过一次又一次大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