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一回头,只见东面的曹军已经杀上了营寨,数千曹军士兵完全吞没了防守的汉军士兵,他再看北面,北面营墙上也插上曹军的蓝色大旗。
就在这时,数百名曹军士兵用绳索套住营墙,一起用力,只听一声轰然巨响,一段二十余丈长的营墙被拉倒了,尘土飞扬,在瀰漫的尘土中,上千名曹军士兵杀进了营寨,大势已去,黄欣大吼一声,「弟兄们,跟我血战到底吧!」
黄欣翻身上马,挥舞大刀向密集的曹军杀去,身后百余士兵吶喊着,跟随他杀进了数千曹军士兵群中,渐渐地,他们被四面八方杀进大营的曹军淹没了。
不到半个时辰,两万曹军攻占了这座拦路的汉军营寨,一千名士兵全军覆没,主将黄欣死在乱军之中,只有数十名士兵侥倖逃出大营,向襄阳方向奔去。
在张辽的命令下,两万五千曹军将汉军营寨夷为平地,他们重新列队,又杀气腾腾继续向襄阳方向进发。
……
襄阳城经过一夜和一个上午的紧急疏散,临时停驻在城外的五万余难民和近郊乡里的近万襄阳本土居民都纷纷撤进了城内,汉军士兵也将各种物资,包括帐篷、粮食、大车等物资搬运入城,一直忙碌到中午时分,襄阳城门才终于缓缓关闭了。
此时两万守军已全部进入了城头各处防御,襄阳官府又从数十万民众中徵召了三万青壮参与守城,所有青壮民夫都发给了盔甲和兵器,宽阔的城头上,到处可见一群群青壮民夫在列队训练。
文聘骑马带着百余亲卫在城头四处巡视,襄阳的城防还是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襄阳在刘表主政时曾四次大修,刘璟在入住襄阳后,又重新规划了城墙防御,大大拓宽护城河并弥补了各种漏洞,使得襄阳城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
襄阳城周长约四十里,号称荆楚第一大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墙城高三丈,内城墙高两丈八尺,内外城墙之间相距两百余步,中间便是军营驻地,内外城墙通过南北两座城门的瓮城相连。
但襄阳城最壮观的却是护城河,四周挖有宽阔护城河,从檀溪引水到护城河内,护城河宽十丈,深一丈五尺,在城东最宽处甚至有二十余丈,可以行驶战船,堪称天下护城河之最。
四座城门都有高高的吊桥,正是这种严密坚固的防御,使襄阳城自古就成为最难攻克坚城。
文聘这时停驻在南城处,饶有兴致地注视着一支三百余人的特殊队伍在进行弓箭训练,这支队伍是从襄阳书院三千士子中挑选出来的自愿者,他们个个身体强壮,平时读书练武,今天终于有机会上阵杀敌,他们个个顶盔披甲,手执弓箭,在军士的命令下,向城外射箭。
这支士子军的首领正是在汉军中颇有名气的邓艾,邓艾文武双全,他从小投身鹿门书院,是庞德公的得意门生,同时又跟随赵云学武,一根亮银枪使得出神入化,他今年只有十七岁,已经成为汉军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邓艾几次想投笔从戎,都被刘璟赶回了书院,逼他继续读书深造,但文聘却极为欣赏他,任命他为自己的参军,使邓艾常有机会来大营中参贊军务。
这时,邓艾也看见了文聘,连忙上前施礼,「学生参见都尉!」
文聘翻身下马,拍拍他肩膀笑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士子来参加城防?」
「回禀都尉,其实三千士子都出动了,大部分都去协助官府安置难民,这三百人是主动愿意从军参加城池防御。」
文聘点点头又笑道:「虽然州牧说你必须十八岁后才能入仕,但现在汉军正在北征,如果你能抓住这个机会参加北征,对你将来的前途将大有好处。」
邓艾点点头,又嘆口气道:「我也想啊!就是州牧不准。」
「谁说州牧不准,你在我军营为参军,你以为州牧不知道吗?这样,打完这一战,我给你记功,让成都正式封你官职,这样州牧就无话可说了,然后你再调到赵将军身旁,这不就行了吗?」
邓艾大喜,连忙躬身施礼,「多谢都尉成全!」
这时,贾诩带着几名随从走了过来,邓艾连忙向贾诩行礼,「参见军师!」
贾诩笑眯眯摆了摆手,「我正说呢,你这个混小子跑到哪里去了?怎么在城内看不见你,原来跑来守城了,怎么,开始弃文从武了?」
邓艾挠挠头,不好意思道:「学生不敢丢掉书本,只是暂时从武,以后还是以文为主。」
「其实从武也可以,关键是要走主帅之路,就像文都尉一样,将来能独镇一方,有文都尉在襄阳,州牧也就能放心地西线准备北伐。」文聘脸一热,惭愧道:「军师在讽刺我呢!这次曹军南渡,我都无法向州牧交代。」
贾诩微微一笑,「文都尉将襄阳打造得如同铜墙铁壁一般,曹军两三万人马根本就攻不下来,昨晚我还很担心,可到了今天,我已经不再担心了。」
「军师说得不错!」
旁边邓艾接口道:「看曹军主力并没有向南进兵,就知道曹操其实没有攻打荆襄的打算,只是想在襄阳制造出危急,扰乱西线北伐。」
文聘和贾诩对望一眼,一起笑了起来,邓艾有些不安道:「小子说得不对吗?」
「你说得虽然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