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1054页

第1054页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凤啸天下
    「侄儿有点不太明白,为何父亲不害怕刘璟将我扣为人质?上次出使时我竟然没有意识到,世叔能给侄儿解释一下吗?」


    陈群捋须笑道:「假如是出使马超,你父亲绝对不会派你前去,甚至连我也不会派去,但刘璟这里无妨,公子还记得刘备之子刘禅吗?丞相最后还是把他放了,表面上是和刘璟谈妥了条件,其实不然,毕竟绝人子嗣之事影响名望,刘备也是大汉皇叔,在北方士族中颇有名望,所以丞相最后还是给了刘璟一个面子,放了刘禅。」


    「世叔的意思是说,刘璟也是一样,因为注重名声才不扣押我?」


    「确切说是没有必要!」


    陈群笑道:「以刘璟的身份,他是万万不会做这种低智无能之事,扣押公子为人质,对他而言又有什么意义?丞相会让什么利益给他?丞相心里很明白,所以才放心让公子出使,其实这也是丞相给刘璟的一种姿态,表现出了诚意,公子明白吗?」


    「世叔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以前都是懵懵懂懂,上次被父亲狠狠责骂,我才感觉自己有点明白事理了。」曹植嘆了口气道。


    「那是因为丞相对公子寄託了很高的期望,公子可别让丞相失望啊!」


    曹植点了点头,「世叔说得对!」


    这时,馆丞飞奔而来,在堂外急声道:「陈先生,曹公子,我家州牧来了!」


    曹植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神情显得颇为紧张,后面陈群慢悠悠站起身,笑道:「公子不必紧张,他只是来探望我们,不会谈正事。」


    曹植顿时醒悟,哪有在贵宾馆谈正事的道理,他见陈群神情淡然,从容不迫,心中不由有些惭愧,也尽量平静下来,这时,刘璟快步走进了院子,老远笑道:「出门巡视秋收了,怠慢了陈中丞和植公子,莫怪!莫怪!」


    陈群眼睛笑眯了起来,刘璟心中果然有数,知道自己是主使,曹植才是副使,要知道官方的文牒上是曹植的名字在前面,和这样的聪明人打交道,确实很省力。


    陈群走上前,躬身施礼道:「州牧视察秋收是大事,是我们来的时机不巧,应该是我们致歉。」


    「我们不必再彼此道歉了,请吧!」刘璟一摆手笑道。


    第596章 讨价还价


    刘璟快步走进大堂,他向曹植也微微拱手施一礼,他心中有些好奇,曹植到底有没有告诉曹操衣带诏之事?以曹操的性格应该不会无动于衷,难道曹操真以为能阻止自己的北上吗?所以才不屑一顾。


    曹植干咽一口唾沫,心中有些紧张,如果上一次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刘璟有些轻视,那么这一刻他已经感到了刘璟的强大压力,可能就在几句话之间,就能决定万千人的性命。


    曹植也向刘璟行一礼,没有说话,默默地跟在陈群身后,刘璟感觉到了曹植的微妙变化,笑了笑,招唿陈群和曹植坐下。


    「今秋北方的收成如何?」刘璟关切地问道。


    「秋收还不错,但夏天小麦不行,今年麦子是小年,应该南方也一样吧!」


    「确实,小麦夏天收成不行,比去年减产两成,所以益州和荆州上下都格外关注秋收。」


    「北方也一样,长公子已经去河北视察秋收了,大部分官员也出门帮助秋收,农业是国家之本啊!」


    两人寒暄几句,陈群取出一方钮印放在桌上,又将一只捲轴递给刘璟,「这是圣上给州牧的诏书,礼仪从简吧!」


    礼仪从简是指不用沐浴更衣、摆设香案接旨,但刘璟还是向诏书恭敬地磕了三个头,收下了诏书,他慢慢打开,竟然是正式封他为益州牧的诏书,而且还加封他的大女儿刘珠为武昌县主,小女儿刘婵为襄阳县主,这着实让刘璟感到意外。


    封他女儿为县主,可以说是曹操为了笼络他,那么直接封他为益州牧又是什么意思呢?刘璟立刻明白了此中深意,就是接受他衣带诏换益州牧的方案,只是曹操先表现出诚意,主动封他为益州牧,至于给不给衣带诏,就看他刘璟是否愿意配合了。


    看到这,刘璟目光锐利地迅速瞥了一眼曹植,只见曹植满脸通红,目光躲躲闪闪,不敢和自己对视,十分心虚地低下了头。


    刘璟若有所悟,微微对陈群笑道:「圣上对我的关心,令人感动啊!请陈中丞替我转告对圣上的谢意,等时机成熟,我会去邺都觐见圣上。」


    这一次曹植听懂了,刘璟明着是说圣上,实际上说得是自己的父亲,曹植的精神立刻振奋起来,他有了一种登堂入室的感觉。


    陈群却客气两句,并没有把话题向正事上引,这时,刘璟又问道,「我听说陈中丞极力主张恢復肉刑,我很感兴趣,能否请中丞给我说一说!」


    陈群主张恢復肉刑,废除鞭苔之刑在朝廷引起极大争议,曹操也一直迟疑不决,使陈群遭受很大的压力,没想到刘璟却很感兴趣,陈群顿时有一种知己之感,笑道:「难得州牧愿意一听,我就简单说一说。」


    「我愿洗耳恭听!」


    陈群沉吟一下道:「我父亲以为废除肉刑而增加鞭笞之刑,本是出于仁心恻隐,但结果却令犯案者更众,这就是所谓名轻而实重,刑法轻则使人民更易犯罪,且屡教不改,残毁他人身体虽不合理,但可以保护无辜之人,若能復用古刑,使犯淫者下蚕室,犯盗者刖其足,如此他们就永无淫放穿盗的可能了,虽然天下罪恶不能悉数殄灭,但至少害人者不能一再犯案,同时震慑犯罪,所以《书经》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民不畏惧严刑峻法,哪里会有德行产生,古今亦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凤啸天下 盘龙 九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