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名巡哨飞驰而来,大声禀报导:「启禀将军,吴懿军队正向我们这边杀来,相距还是十里。」
张鲁霍地回头,向西南方向望去,目光越过树林,隐隐的,他似乎看到了远方飞扬的尘土,这一刻,张鲁忽然意识到,决定他命运的关头到来了。
「全军整队,准备迎战!」张鲁抽出战剑大喊。
三万军队调转了方面,开始面朝西方,很快,大队从森林南面绕了过来,列成了四个大方阵,每个方阵五千人。
吴懿将所有的军队全部带来了,旌旗招展,为首的主军旗不再是益州军的蓝旗,而是荆州军的赤旗,这就证明了张鲁的担心成真,荆州军已经占领了益州。
此时,张鲁军中稍有一点头脑的人都知道他们取胜的机会不大了,对方有两万军队,加上城内的军队,兵力已经和他们相差无几,加上士气和占城之利,荆州已明显占据上风,很多人都开始为自己寻找后路了。
吴懿一马当先,率领军队不断向汉中军逼近,相距还有一里多时。他举起手,队伍停了下来,吴懿打量一下城池,他见城楼上又插上了两桿大旗,由刚才的一桿大旗变成了三桿大旗,这是他和赵云事先商议的暗语,赵云在告诉他,城内也已做好了准备。
吴懿又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军队,他抽出战刀,一指汉中军大喊:「弟兄们,给我杀!」
惊天动地的战鼓声陡然响起,两万士兵喊声如雷,「杀啊!」所有的人都跟着奔跑起来,俨如大潮奔腾,挥舞着战刀和长矛向汉中军杀去……
就在西门内的瓮城里,五千荆州军士兵也已列队整齐,整装待发,赵云立马在队伍之前,半闭着眼睛,静静聆听着城外的战斗,城外战鼓声隆隆,喊杀声震天,两支军队展开了激战,这时,城头上有士兵喊道:「启禀将军,两支军队已经混战在一处。」
赵云点点头,回头对士兵们大喊道:「破敌就在今天,跟我杀出城去!」
城门轰隆隆打开了,吊桥放下,赵云厉声大喊:「杀出城去!」
他长枪一摆,纵马向城外冲去,五千士兵跟着他奔出了西城门,城外尘土飞扬,旌旗混杂,鼓声、喊杀声响彻原野,数万军队正激烈的鏖战在一处,荆州军士气大振,跟着主将赵云向汉中军的后背杀去。
……
这一战,汉中军腹背受敌,士气低迷,仅仅坚持了不到半个时辰便全线崩溃,士兵们争先逃命,更多的士兵跪地投降,张鲁见败局已定,率领数千士兵向东仓惶奔逃,赵云和吴懿兵分两路,穷追不捨,张鲁最后只带着不足千人逃脱追杀,惶惶向魏兴郡逃去。
三万汉中被斩杀四千余人,其余两万四千余人全部投降,这就意味着张鲁的根基被彻底从汉中拔掉,只剩下上庸城的一万五千余人。
刘璟在派遣吴懿和赵云进兵汉中的同时,便以飞鸽传书的方式通知攻打上庸的甘宁和魏延,上庸城可以收官结束了。
甘宁和魏延率领一万水陆军队以及数百艘战船,在上庸城外和占据上庸城的汉中军对峙了近两个月,上庸城的主将孟达,副将是杨昂,他们扼守城池,封锁了水路,与城外的荆州军对峙。
如果要真的要夺取上庸城,突破水路封锁,对荆州军而言易如反掌,但上庸城只是荆州军的一步牵制之棋,引而不攻,牵动着巴蜀和汉中的大战。
甘宁和魏延一直在等待刘璟的命令,魏延率领一万陆军驻扎在庸南城,而甘宁则率五千水军驻扎在堵水河口,两支军队遥相唿应。
这天中午,几艘快船从堵水河口驶来,停在了庸南城码头上,甘宁跳下快船,快步向城内走去。
「魏将军,听说州牧有消息来了?」见到魏延,甘宁急不可耐地问道。
第535章 汉中风云(五)
在上庸等待了两个月,无论是甘宁还是魏延都有点急躁了,就在今天上午,魏延派了一名亲兵去通知了甘宁,襄阳有消息过来,甘宁便急不可耐地赶到了庸南城。
魏延点点头,「甘将军,请房间里说话!」
两人进了官房里坐下,魏延取出一封信,递给了甘宁笑道:「这是襄阳刚刚送来的命令,州牧已经拿下了益州,命我们可以攻取上庸。」
甘宁接过信看了一遍,忍不住长长地舒了口气,「终于等到这一刻了。」
这时,魏延又问道:「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协调行动?」
甘宁沉思片刻道:「从水路攻破封锁,对我而言易如反掌,还是先取上庸城,以免打草惊蛇。」
魏延点点头,「既然如此,我就先退兵,再和孟达接上关系。」
……
当天中午,对峙了近两个月的荆州军终于撤离了上庸城,向襄阳方向撤离,上庸城内便立刻发现了庸南城的异常。
上庸城的汉中军一共有一万五千余人,用大将孟达和杨昂率领,名义上孟达为主将,杨昂参与协同防御,但实际上,杨昂军职要比孟达高,而且在军中的资歷也深厚得多,官任魏兴郡都尉,这次上庸城的守军中,一万人是杨昂从魏兴带来,这其实是他的部众。
而孟达则从南郑带来了五千人,这才是孟达的军队,所以在上庸城中,孟达和杨昂各统帅一部分军队,几乎就是各自为阵。
孟达匆匆来到城头,他刚刚接到消息,荆州军有撤军的迹象了,他扶在城垛上向庸南城望去,果然,插在庸南城头上的荆州大旗已经消失了,孟达的心中顿时紧张起来,这便是当初他们约好的信号,一旦荆州军东撤,就意味行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