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精神振奋,坐直了身子,倾听司马懿的建议,司马懿稍微整理一下思路,这才缓缓道:「东州士和巴蜀矛盾由来已久,在赵韪之乱中,两派结下了血仇,让他和解几乎是不可能,也正因为东州士支持我们取巴蜀,所以才导致巴蜀本土系对我们的猜忌和反对,我的方案是,让东州士派系退出巴蜀。」
刘璟听懂了司马懿的意思,他眉头略略一皱道:「你是说让董和回荆州,庞羲去关中,是这个意思吗?」
司马懿点了点头,「东州士就是荆州和关中两派人的同盟,把荆州派调回荆州,把关中派调回关中,巴蜀内部的矛盾自然就消失了,这样一来,巴蜀本土系也就能支持州牧入主巴蜀了。」
刘璟负手望着帐顶半晌道:「我原本打算利用巴蜀系和东州系的矛盾来掌控巴蜀,如果东州士在巴蜀消失,那会不会让巴蜀本土系坐大?」
司马懿笑道:「其实巴蜀本土系的内部矛盾也很大,吴懿和张任,王累和黄权,他们各成派系,只是因为对付东州士,他们才会暂时团结在一起,一旦东州士的势力在巴蜀消失,那么巴蜀本土系的内部必然会出现矛盾,州牧那时便可以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来实现权力平衡。」
刘璟点了点头笑道:「今天仲达说了很多,头脑有点混乱,让我再好好想一想。」
司马懿心中愉快起来,便不再说巴蜀之事,他轻松地笑了笑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州牧是打算利用这次机会一次性地将刘备势力赶出巴蜀。」
「仲达所猜不错,否则我带三万军队来增援,不就显得太多了吗?」
两人对望一眼,一起大笑起来。
……
秭归县虽然紧靠长江,但它最主要的码头离县城还有两里,从巴蜀出来,秭归是渡长江的第一站,码头便显得极为重要。
秭归码头不仅是军事重地,也是商贸集中之处,因商业繁盛而形成了一座小镇,叫做平安镇,码头也就叫做平安码头。
平安镇是一座百步小镇,一条主街两边布满了各种店铺和仓库,店铺密集,生意兴隆,但由于荆州军和刘备军对秭归的争夺,使平安小镇遭遇了灭顶之灾。
在平安镇南面,紧靠码头的一处高地上修建了一座坚固的城堡,城堡都是用大石砌成,周长约三里,最多可驻军五百人。
城堡本身高三丈,加之它修建在高处,从平安镇的低洼处望去,它就仿佛是一座矗立在半空的城堡,俯视着码头上的船只和船工。
而这座城堡便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战争已经进行了三天,平安镇的一百多间房屋和店铺已被大火烧成白地,在城堡下横七竖八地堆满了尸体,鲜血在低洼处汇成了水塘,在平安镇的断壁残垣间也随处可见被烧焦的尸体。
尽管刘备军在秭归镇只有三千军队,但他们凭藉有利的坚城固堡,一次一次打退了荆州军的进攻,荆州军已杀红了眼睛,他们付出了一千多人的阵亡,但秭归城和平安堡依然没有能攻下。
荆州军以信陵县为根基,投入了七千余人反攻秭归,在第一次的进攻失利后,李严随即调整了进攻策略,暂时停止对秭归县的进攻,而是集中兵力攻打平安堡,拿下平安堡,便可以截断刘备军从长江南岸的援助之路。
李严分兵两路,都尉霍峻率三千人佯攻秭归县,李严则亲自率领四千余军队勐攻平安堡。
李严已经两天没有睡觉了,双眼中布满了血丝,失职的愧疚象一座大山般压在他心中。
造成今天如此被动的局面,确实是他的疏忽,长江天险和刘备军队的软弱蒙蔽了他的眼睛,以至于他做梦也想不到,刘备军队已经在公安县城内造出了五十艘渡船,正是这五十艘渡船造成了今天的严重局面。
李严心中很清楚,如果在刘备援军到来前拿不下秭归城或者平安堡,整个巴蜀战略就将毁于一旦。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高声禀报导:「启禀太守,州牧率领三万援军已经过了西陵县,正向我们这边开来,最迟明天便可抵达秭归县。」
这个消息让李严又喜又忧,喜是自己的援军终于到来,可忧却是他怎么向州牧交代?
无论如何?他必须在州牧到来之前拿下平安堡,想到这,李严更加忧心如焚,他高声令道:「传我的命令,第一个攻入平安堡之人,赏金千两。」
第483章 秭归血战
由于地形的限制,荆州最多只能一次投入两千人攻打平安堡,分为东、中、西三个方向进攻,而城堡上的五百守军也同样分为三线防御,他们居高临下,占尽了地利,使荆州死伤惨重,却始终难以攻下这座坚堡。
负责西线进攻的荆州军将领是一名军侯,名叫赵潜,他们是投入的第三批荆州军,在他们之前的两千士兵已阵亡大半,这一次李严下达了死令,拿下城堡重赏,拿不下城堡皆斩,这使军侯赵潜背负了极大的压力。
在一座被烧毁的商铺断壁后,赵潜召集五名屯长商议对策,一名屯长愤愤道:「最容易攻下城堡的是东面,我们这边最难打,连东面都攻不下来,让我们西线怎么打?」
「放屁!」
赵潜怒骂道:「你有种向太守去说,别在老子面前说这些没用的屁话,明天天亮前拿不下城堡,老子人头落地,你们也休想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