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和是董允的父亲,他原是成都令,因儿子董允在荆州任职而被刘璋不喜,但董和是东州士的领袖人物,而且极得民望,刘璋一时不敢贬黜他,便任命他为蜀郡太守。
蜀郡最重要的城池便是成都,成都由成都令管辖,管辖地包括附近的几个县,基本上和蜀郡北部重合,使得蜀郡实际的管辖地只有南面的一半地盘,职权很小。
一早,董和步履匆匆地向州衙走去,有些事情尽管他并不想做,但他心里明白,为了大局,他必须破釜沉舟,而且东州系受巴蜀本土系迫害已久,今天正好出一口恶气。
董和快步来到刘璋官房前,禀报了侍卫,片刻,侍卫领他入内,只见刘璋正坐在桌前批阅文书,董和上前施礼,「微臣参见州牧!」
「董太守有什么事吗?」刘璋笑眯眯问道。
董和取出油纸包,交给侍卫呈上,躬身道:「启禀州牧,蜀郡贼曹抓捕盗贼时发现了一个可疑之人,擒下此人,从他身上搜到了这个,事关重大,微臣不敢隐瞒。」
「是什么?」
刘璋有些奇怪,打开了油纸包,从里面取出了图册和张松给刘备的信,他翻了翻图册,不由大吃一惊,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流失出来,他又看了一遍信,顿时勃然大怒,重重一拍桌子,「好一个张松,竟敢背叛于我,出卖巴蜀,当真罪该万死!」
董和又道:「送信人已交代,州牧可要见他?」
「此人在何处?」
「就在外面,关押在一辆马车内。」
刘璋黑着脸道:「带他到刑房来见我!」
不多时,几名衙役押送张易进了刑房,将他绑在一根铁柱上,这时,刘璋缓缓走了过来,见张易偏体鳞伤,被打得不轻,他回头问身旁心腹侍卫:「认识此人吗?」
侍卫点点头,「好像是张别驾的马僮。」
刘璋冷冷哼了一声,问道:「张松命你去哪里?」
张易被打得崩溃了,早已悉数交代,他有气无力道:「老爷命我去巫城,让我送一些东西。」
刘璋把油纸包在他面前晃了晃,「是这个吗?」
「是!是一封信和一本册子。」
刘璋眼中迸射出杀机,「尔竟敢欺我!」
他回头喝令道:「将张松全家抓捕,一个不留!」
半个时辰后,数千士兵包围了张松府,将张松及其全家老少良贱三百余口悉数捉拿,刘璋下令将张松及全家斩首于市,同时任命巴郡太守严颜为偏将军,率军一万五千人驻守巴东郡,严防刘备从巫城进军巴东。
就在这时,从事刘巴禀报,刘璟使者已到成都,求见益州州牧。
刘璟的使者自然是司马懿,当他得知刘璋已下令诛杀张松,张松人头落地,司马懿便知道他出场的时机到了。
当初司马懿奉刘璟之命处使巴蜀,他们对巴蜀内部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刘璟也只给了他一个指令,破坏刘璋和刘备的联合,到了巴蜀后,司马懿才渐渐了解到了巴蜀的官场内幕,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说服了东州士势力转向支持刘璟,这是司马懿最大的功劳。
同时,揭穿张松和刘备的勾结,将刘备图谋西川的野心昭于天下,成功地挑起了刘璋对刘备的仇视,以及对巴蜀本土派繫怀疑,这又是司马懿的第二功劳。
获取这两个功劳,司马懿可以说圆满完成了刘璟交给他的重任,但司马懿知道,刘璟实际上是把巴蜀的处置权完全交给了他,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巴蜀策略,所以司马懿非常珍惜这次大权在握的机会,他要让刘璟夺取巴蜀的计划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完成。
这也是奠定他在荆州地位的大好良机,贾诩的功绩是辅助刘璟打赢了赤壁大战,重新统一荆州,那他的功绩就是夺取巴蜀,在司马懿计划中,劝说刘璋与刘璟合作共同剿灭刘备,可以说是重头戏。
司马懿在州衙正堂外的广场上稍稍等了片刻,一名侍卫便将他领进了正堂,司马懿知道正堂一般是主持新年大典或者接见朝廷使者的地方,刘璋竟然在正堂接见自己,这就说明刘璋对荆州极为重视。
这也难怪,去年刘璋畏惧曹操西征,特地派法正去南阳见曹操,态度卑怯,而现在荆州击败了曹军和江东,已成为南方的最强者,这种情况下,刘璋畏惧荆州也是在情理之中。
司马懿昂然走进了正堂大殿,刘璋迎了出来,深施一礼道:「听闻司马军师已早到成都,刘璋招待不周,怠慢了先生,还望先生多多包涵。」
司马懿呵呵一笑,「蜀中风景甲于天下,我有时间饱览蜀中胜景,心中暗暗窃喜,州牧不必自责,司马懿没有一点怪州牧之意。」
刘璋见他很会说话,心中欢喜,连忙替他一一引见巴蜀众臣,吴懿、张任、董和、王累、李恢、刘巴、黄权、法正等等一般武将文臣。
其实很多人司马懿都见过,此时却装作初次见面,和众人一一见礼,众人寒暄几句,便簇拥着刘璋和司马懿进了大殿。
众臣分两边落座,司马懿却和刘璋坐在主席位上,这时一队侍女翩翩进来献酒,众人喝了两杯酒,刘璋笑道:「听说我弟在柴桑大败江东军,我一夜未眠,不胜欢喜,只恨不得立刻和我弟想见,一叙兄弟之情。」
其实说起来,刘璋和刘璟血缘确实很近,他们都是汉鲁恭王的后嗣,而且两人都是玉字辈分,所以刘璋便顺水推舟称刘璟为弟,不过事实上,刘璋和刘表的关系却很不好,当年建平郡和宜都郡本来都是属于益州,被刘表趁益州赵匙之乱时侵占,至今不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