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徐庶忍不住又再嘆息一声,对贾诩道:「军师有没有感觉到,孔明的心情似乎不太乐观?」
贾诩也感觉到了诸葛亮心事重重,笑道:「或许是诸葛亮得到了他们不愿意面对的情报。」
「军师是指巴蜀?」徐庶小心翼翼问道。
贾诩点点头,「我想应该是,他昨天来,今天就走,应该是在马场探听到了什么不利的情报,就不知州牧对他说了什么?」
这时,一名侍卫从黑暗中走来,向徐庶和贾诩行一礼,「州牧请长史和军师去一趟府中,有要事相商。」
徐庶和贾诩对望一眼,两人心中会意,贾诩笑道:「既然州牧有请,就去一趟吧!」
两人欣然上了马车,在十几名骑兵的护卫下向城内驶去。
夜色中,两名丫鬟挑着灯笼,引领贾诩和徐庶穿过一条长廊,快步向刘璟的外书房走去。
贾诩一直在考虑诸葛亮的事情,诸葛亮临走时的心情黯然,这使他心中充满了好奇,他很想知道刘璟和诸葛亮究竟在牧场谈了什么?虽然他猜到是巴蜀之事,但他却想不通刘璟的态度,刘璟是打算两面作战吗?
来到书房门前,有侍卫立刻禀报导:「启禀州牧,长史和军师来了!」
「请进!」房间里传来刘璟的声音,声音颇为愉快。
贾诩心中稍稍松了口气,脸色露出一丝笑容,在这大战的关头,主公的意志力极为重要,甚至关系到大战的最终成败。
刘璟愉快的语气让贾诩和徐庶的心中都多了一分信心。
两人推门进了屋,房间里光线明亮,刘璟正站在墙前,注视着墙上的地图,他回头见两人进来,眼中带着思虑,便笑道:「看样子,孔明似乎走得并不开心。」
两人没有回答刘璟的好奇,而是上前施礼,「参见州牧!」
「两位请坐吧!」
刘璟请他们坐下,又命侍女上了茶,这才对徐庶笑道:「我想元直的感概应该最深,是吧!」
徐庶苦笑一声,「州牧说得对,昔日好友成为陌路,这种感觉让人不好受。」
刘璟微微一笑,「其实元直也不用太感概,这次诸葛亮是肩负重任而来,他承受的压力使他无心情和元直叙旧,等他有一天轻松下来,我想他一定记起往日的隆中情谊。」
这时,旁边贾诩问道:「州牧是打算两线同时开战吗?」
刘璟看了看他,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问得如此率直,这可不是军师的风格啊!」
贾诩脸上微微一红,欠身笑道:「我心里一直在念着此事,请州牧见谅。」
「首先你说打算就不对!」
刘璟淡淡笑道:「两线开战是如此重大的决定,我怎么可能不和你们商量就做出决定?不过巴蜀那边的形势确实紧迫,如果等我们打完东面再顾巴蜀,恐怕就来不及了,发动战争倒不一定,但巴蜀那边一定要先动起来。」
「怎么一个先动起来?」贾诩总是能抓住核心之处。
刘璟笑道:「两线作战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但和江东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结束,如果太专注江东,就会失之西榆,让刘备谋取巴蜀成功,所以我们在西方也必须有所行动,必须要夺取一个县城。」
徐庶沉吟一下问道:「州牧说的行动,是指巫城县?」
「不是巫城县!」
刘璟缓缓摇头,「确切说是秭归县,占领秭归县,也就扼住了刘备军西进之路,巫城也就成了孤城,我已经把此事交给了李严,希望他不要让我失望。」
贾诩听到这,眉头微微一皱,「可是这样一来,刘璋会不会怀疑我们有取巴蜀的企图,反而和刘备勾结。」
刘璟点了点头,「确实有这个可能,而且刘备之前已经成功说服了刘璋与他合作,共同抗击曹军南下,现在曹操北退,他们这个合作便暂时停止,不过刘备一定会把曹操换成我,共抗刘璟西进,我估计刘璋被说服的可能性很大。」
「可是……刘璋为什么会相信刘备的话?」徐庶不解地问道。
「或许刘备实力弱小吧!」
刘璟笑了笑道:「就像几个人之间在打架,长得矮小瘦弱之人最容易被忽视,刘备就是这么一个矮小瘦弱之人,刘璋认为他无力谋取巴蜀,所以相信他,再加上刘璋父亲刘焉和刘备关系特殊的缘故。」
贾诩沉思片刻道:「可就算刘璋愚蠢无智,但刘璋身边的人呢?张松、吴懿,这些都是有智谋之人,他们难道也相信吗?」
刘璟取出一封信,递给贾诩道:「这是司马懿写来的信,告诉了巴蜀内部的现状,你们先看看吧!」
司马懿写来的信刘璟已经看了几遍,他才知道巴蜀内部的关系十分复杂,涉及到巴蜀本土力量和东州士的数十年斗争。
而东州士大部分人都是荆州士族和三辅士族,在巴蜀士人眼中,刘璟是东州士的后台,那么刘璟的敌人自然就成为巴蜀士族拉拢的对象,也就是这个缘故,张松、吴懿等人才会支持刘璋和刘备结盟。
贾诩又把信递给了徐庶,他嘆口气道:「看来夺取巴蜀,要比我们想像的更加复杂。」
刘璟点点头,「刘璋虽然并非一味的昏庸懦弱,但他确实是无能之辈,以巴蜀之富庶,几十年来还拿不下一个汉中,他想通过操控巴蜀士族和东州士族的矛盾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却始终没有让两者真正臣服于他,最后面临被巴蜀士族和东州士族一起抛弃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