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庄园李管事走进房间,跪下行一礼,取出一封信道:「昨天晚上,武昌方面有人找到我,让我把这封信给老爷!」
朱良愣住了,他慢慢接过信,忽然,他惊得腾地站起身,这封信竟然是州牧的亲笔信,他浑身发抖,半晌才拆开信,哆哆嗦嗦看了起来。
刘璟在信中的语气很缓和,首先赞赏朱珣这些年为柴桑繁荣付出的努力,他能理解朱珣没有弃城而逃,而是不惜自损名誉,留下来保护柴桑子民的做法。
朱良顿时长长松了口气,他心中感激刘璟的宽容,他又接着看下去,在信的后半段,刘璟要求朱家坚持原则立场,为江夏军收復柴桑做出贡献。
朱良嘆息一声,柴桑失陷,陶家被严密监视,刘璟便找到了自己,他当然明白其中的危险,但他已无从选择,考虑了一下,朱良又问管事道:「武昌方面还有什么交代你吗?」
李管事犹豫一下,低声道:「这次我带来的三十名伙计,其实都是江夏军士兵,他们要求藏匿在我们府中。」
朱良吓得两腿战慄,居然这快就来了,但事已至此,他也不可能举报供出去,他们家族土地都在柴桑,除非他们不想活了,他低头想了想道:「我记得进城有规矩,进来多少人就要出去多少人,不得在城中过夜,是吧!」
李管事点点头,「是这个规矩。」
朱良嘆了口气道:「那我再从府中找三十人,让你带出去吧!另外,请他们首领过来,我想和他谈一谈。」
李管事出去了,片刻他带来一名身材瘦小的男子,朱良吃了一惊,「原来是刘将军!」
来人正是刘正,不仅是他,他带来的三十人也全都是鹰击军精锐,刘璟虽然暂时不攻打柴桑,并不代表他会将柴桑拱手相让。
刘正咧嘴一笑,「原来老爷子认识我?」
朱良苦笑一声,「江夏不认识刘将军的人恐怕没有几个。」
刘正摸摸自己的脸,又笑道:「看样子我真不能上街,要不然会引起满城轰动了。」
朱良无心和他开玩笑,连忙道:「这正是我要给刘将军说的话,你们请安心留在府中,我会安排好。」
刘正脸上笑容消失,摇摇头道:「多谢朱公好意,不过我有任务在身,该做什么事我自己会安排,另外,我想见一见朱县令,请朱公帮忙安排一下。」
朱良无奈,只得点了点头,「我这就派人去找他。」
就在江夏的局势已一触即发之际,刘备的特使终于姗姗来迟,诸葛亮带着妻女出人预料地来到了江夏。
刘备原本打算派简雍出使江夏,但就在简雍正准备出发之时,刘备意外地得到一个消息,江夏军占领了西陵县。
这让刘备生出了怀疑,心中也焦虑起来,他怀疑刘璟也要夺取巴蜀,而当初为了赵云之事,刘璟可是答应过他不取巴蜀。
思虑再三,刘备决定还是派诸葛亮出使江夏,试探刘璟的态度。
当然,试探只能是旁敲侧击,而诸葛亮前来的藉口却是为了江东西征,他是来代表刘备表态。
刘备感恩于刘璟换回刘禅,荆南军队绝不会配合江东进攻南郡,至于荆南军有没有能力渡江,那个并不重要。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顺便把妻子黄月英和女儿阿果一併带来江夏,黄月英和陶湛已经多年未见了。
江夏养马场位于武昌县东北约六十里外,紧靠武昌湖,是一片旷野草地,种满了苜蓿。
原来的养马场只有两千亩,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扩大到五千亩,中间还有一片占地百亩的树林及同样大小的一片湖泊。
这是一片辽阔的南方牧场,有着北方没有的温润潮湿,湖光水色,林木秀丽,令人流连忘返。
牧场里养着数千匹战马,大多是小马和种马,一旦战马成年,就会配备军队,或独立为骑兵,或配给陆军斥候,几年来,这座马场已经为江夏军提供了近五千匹战马。
在一处绿草茵茵的缓坡上,陶湛和黄月英各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缓缓而行,旁边跟着几名女侍卫,小心地骑马跟在左右,保护着她们。
黄月英只是略会骑马,听说这些都是真正的战马,在战场上奔跑如飞,她显得十分紧张,但跟着陶湛走了两里,她却发现这匹战马并不悍烈,相反,非常温顺,似乎知道她不会骑马,特地缓步徐行。
黄月英忍不住笑逐颜开,问陶湛道:「九娘,这真是战马吗?这么温顺!」
陶战穿了一身淡绿色长裙,显得容颜如桃花般艷丽,她和黄月英虽然数年未见,但两人关系并没有疏远,她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黄月英这次来武昌让陶湛欢喜异常,招待得极为殷勤,仿佛要将几年的欠缺都补偿回来。
她抿嘴笑道:「这是专门为你选的一匹马,真正的战马哪有这么温顺。」
就在这时,远方近百匹战马在旷野里疾奔而来,马蹄敲打着地面,势如奔雷,从她们身旁不远处唿啸而过。
黄月英还从未见过这么气势迅烈的奔马,她不由吃了一惊,有些控制不住马匹,一名女侍卫连忙牵住了缰绳,将战马稳定下来。
陶湛见过江夏军骑兵训练,她倒没有吃惊,笑道:「看见没有,那才是真正的战马,奔跑若惊雷,只有真正的战士才能驯服它们。」
不过女人天生对战马不感兴趣,两人的注意力很快便转到了远处的湖泊,那是一处湖湾,两边山势峻奇,林木茂盛,在湖弯中央有一座小岛,湖山相映,十分幽静,波色如画,俨如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