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谌迫于战败及内讧的双重压力,不得不接受曹操的安置方案,放弃河北,率三万余部迁去辽东柳城郡。
曹纯和张辽趁机进逼幽州,阎柔再次献城投降,却被曹操下令在蓟县城外斩首,首级号令河北,虽然没有能彻底剿灭袁氏余孽,但河北一路已平,袁氏余孽离开了河北之水,他们就很难再有大的发展。
而西凉马腾也迫于朝廷的压力,答应进京参加其先祖马援的祭祀,目前正在进京的途中,曹操虽然给了马腾安全的承诺,可事实上却张开了捕杀大网,等待马腾上门。
但最让曹操欣慰的是南方江东,他已得到消息,孙权接受了南郡太守的任命,令程普率军去江陵任职,曹操当然知道刘璟不会让出江陵,这样一来,孙刘两家因江陵产生的矛盾必然会恶化。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让曹操顺心,四策中的刘璟之策显然没有成功,他已连续接到不幸的消息,刘璟佯作程普之军骗取了江陵,并在编县全歼曹仁军队,曹仁下落不明,刘璟随即又逼迫徐晃撤出襄阳,江夏军占领了襄阳城。
这件事使曹操原本不错的心情又再次变得恶劣起来,尤其徐晃擅自决定撤出襄阳,令曹操震怒,就算他换回陈矫,也难息曹操心头之火。
书房里,荀攸正耐心地劝说曹操,「丞相,此事也不能完全责怪徐将军,主要是刘璟只给他一天的期限,他的压力很大,他知道难以保住襄阳城,为了保全有生力量,撤出路昭的军队对他而言是明智之举。」
「哼!」曹操重重哼了一声,「他放弃襄阳城,坏了我的大计,否则江东攻打江夏,我在后面夹攻,刘璟腹背受敌,此战必败,现在襄阳城丢失,我军阻隔于汉水,等于解除了刘璟的后顾之忧,徐公明乱作主张,坏我大事。」
「丞相,徐将军只是大将,他不可能是刘璟这个枭雄的对手,以无备对有备,徐将军焉能不中计,只能说是刘璟总控大局,而徐将军只顾一方,在徐将军看来,他换回陈矫和五千军的平安无事是占了便宜,他怎么会知道刘璟的危机?丞相不要怪他了。」
荀攸的耐心劝说,使曹操怒气稍平,曹操背着手走了几步又道:「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江夏水军在蕲春县江东一侧击毁了三艘战船,并将程普的战船逼退到柴桑以东,公达怎么看此事?」
荀攸微微一笑,「丞相,其实此事在我的意料之中。」
曹操迅速瞥了他一眼,他虽然已有所明悟,但他也想听听荀攸的见解,「继续说下去!」
荀攸笑道:「从此事可以看出刘璟的远谋,他是要刻意挑起事端,引发战争,这样就能解释刘璟为何急于拿下江陵和襄阳两城了,他为了应对自己挑起的战争,必须要尽快解除后顾之忧。」
曹操点了点头,荀攸的看法和自己完全一样,他也笑了起来,「那公达再说说,刘璟为何要挑起战争?」
荀攸也嘆息一声,「他也是为了一劳永逸,解除后顾之忧,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他的下一个目标,应该就是巴蜀了,刘璋乃羸弱之主,不能守其土,此乃天意也!」
曹操仰起头,凝视房顶良久,最终摇了摇头,「刘璟乃是枭龙,他志在天下,一旦让他入巴蜀,无异于蛟龙入海,他日必成我心腹大患,我绝不能让他得了巴蜀。」
荀攸心中嘆息一声,除非巴蜀换主,否则很难阻止刘璟,曹操看出了荀攸信心不足,他冷笑一声道:「事在人为,我不信这是天意。」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在门外禀报:「启禀丞相,江东使者到来!」
曹操蓦地站起身,神情十分严峻,令道:「速带他来见我!」
张温被十几名士兵护卫着来到了丞相府,他心中有些紧张,不知能否完成吴侯的重託,但另一方面张温也知道,对曹操而言,共击刘璟也符合他的利益,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滑稽的合作,赤壁大战之前两家合作破裂,现在又主动提及合作,就不知曹操是否有这个心胸?
来到丞相府,张温稍等片刻,便被侍卫带进了内堂,曹操已经在内堂等候了,他神情肃然,嘴角带着一丝冷笑,而荀攸坐在一旁,笑而不语。
侍卫躬身禀报导:「启禀丞相,江东使者到来!」
张温慌忙走上前,躬身长施一礼,「江东张温参见丞相!」
曹操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原来是吴郡张惠恕,久闻大名了,请坐吧!」
张温没有得到曹操的热情接待,他心中着实有点不舒服,便又向荀攸行一礼,坐了下来,曹操瞥了他一眼道:「我们两家现在还是敌人,不过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我不会杀你,放心吧!」
张温苦笑一下,拱手道:「丞相此言诧异,江东之所以抗曹,是因丞相率大军南下,威胁江东生存在先,吴侯对丞相本身并无恶意,也一心想与丞相合作,如果丞相记旧恶,那我也没有什么可说了。」
曹操笑了起来,「宰相肚里能撑船,我当然不是记旧恶之人,但孙权的诚意也不是先生说两句就能表现出来,关键是我要看他怎么做?」
「我正是为合作的大事而来!」
张温取出了孙权的亲笔信,双手呈上,「这是吴侯给丞相之信,请丞相先过目!」
曹操接过信略略看了一遍,信中内容和他想的一样,先是礼节性问候,随即解释一下赤壁大战苦衷,以缓和两家关系,最后话题一转,说到了南郡太守之事,自然也提到了荆吴两家由来已久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