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你今晚似乎很沉默?」孙权淡淡问道。
周瑜确实一直很沉默,他很清楚吴侯的心思,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北撤,吴侯深藏已久的野心开始迅速膨胀起来,江陵太守事件不过打开吴侯野心的一把钥匙。
只是这把钥匙竟然是曹操交给吴侯,这让周瑜的心中极不是滋味,应该说,曹操成功地挑起了江东和江夏的矛盾,江东的最大弱点已经被曹操抓住了,那就是吴侯的野心。
周瑜嘆了口气道:「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如果吴侯一定想听,我只想说,多年前我们败在江夏军的手中,这次还会是一样。」
「你说什么?」
孙权勃然大怒,重重一拍桌子,「你敢乱我军心!」
周瑜也站起身,行一礼道:「我并非乱军心,我说的是事实,江夏军的实力已经能和我们抗衡,一场赤壁大战已使他更加强大,如果一定要攻打他,我们只会只取其辱……」
「够了!」孙权一声怒喝,打断了周瑜的话。
大堂上顿时安静下来,静得仿佛连一根针落地都听得见,孙权冷冷哼了一声,起身一甩袖子,快步向后堂走去。
第414章 果断与模稜
张纮快步走过一条长廊,来到了孙权的书房前,一名侍卫连忙进去禀报,片刻出来道:「吴侯请长史进去!」
张纮走进书房,书房内灯光昏暗,孙权负手站在墙壁前,凝视着墙上一副巨大的地图,那是孙策在世时绘制的南方全图,是孙氏三代的梦想,统一南方,然后进军北方,最后问鼎天下。
张纮心中暗暗嘆了口气,他知道吴侯决心已下,不让他打这一仗,恐怕他是绝对不会回头。
孙权仿佛知道张纮的到来,他声音低沉道:「取荆州、灭刘备、定巴蜀,立不世之功,长史觉得我能办到吗?」
他缓缓转过身,注视着张纮,「我想听听长史肺腑之言。」
张纮苦笑一声道:「如果硬战,我们有四分胜机,但如果策略得当,我们将有五分胜机,就看双方临战发挥了。」
孙权回到自己位置坐下,他请张纮坐下,平静望着张纮,「长史请继续说下去,我洗耳恭听!」
张纮微微一笑,「我既非公瑾的南和派,也非军师的南统派,我是务实派,没有偏见,按事实分析,然后由吴侯自己决定是战还是和。」
孙权点点头,「长史尽管畅所欲言,我正是想听不带偏见的话。」
「我以为周都督和张军师之所以意见相左,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对曹操实力的判断,周都督认为曹操实力强大,江东一家不足以抵抗,所以必须联合刘璟共抗曹操,这在大局没有问题,从长远看也是明智之举,不过这样一来,随着刘璟的日益强大,吴侯统一南方的梦想恐怕就很难实现了。」
孙权没有说话,静静听着张纮的分析,他此时十分冷静,孙权希望能在理智的分析中做出抉择。
张纮又将话题转到了张昭身上,「军师观点则和周都督相反,他认为曹操势弱,五到十年内无力南下,这就是我们统一南方的机会,我知道军师一直致力于统一南方,当年伯符就是用南方统一才打动了他,应该说军师的观点符合江东国策,也是吴侯帝王梦的必经之路,不过军师一直轻视江夏军,他的方案多少有点书生意气。」
孙权点了点头,「那长史认为,这一战我们能不能打?」
「能不能打不在于我,也不在于公瑾,更不在于军师,关键还是吴侯的决心,吴侯如果意志坚定,能承受失败的结局,那么打也无妨,如果吴侯患得患失,又想统一南方,又不愿意面对失败,那我劝吴侯还是别打,维持现状。」
孙权站起身负手来回踱步,最后他站在地图前,久久凝视着南方全境,此时孙权是多么渴望能实现父兄的宏图伟业,他又想起父亲在他小时候的敦敦教导,孙权的眼睛都有点湿润了。
「长史,我决定打,绝不后悔!」孙权转身凝视着张纮,这一刻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张纮缓缓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孙文台的儿子又岂是偏安一隅之人。
「如果吴侯决定要打,那就要讲究策略,不能蛮打硬战,可以联合刘备,暗通曹操,让刘备从南方牵制刘璟,曹军再从北方牵制,我们主力则勐攻江夏,这样至少有五成胜机。」
孙权默默思索片刻,又道:「可是我和刘璟签署了盟约,现在赤壁大战刚刚结束,我就背弃盟约,这样会不会让天下人耻笑?」
这也是孙权唯一担心之事,他担心自己的名声遭受损失,张纮却笑了笑道:「其实江夏军在蕲春毁船就已经给了吴侯藉口,吴侯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求刘璟交出毁船兇手,另外一方面要求刘璟执行朝廷的旨意,让出江陵,如果刘璟拒绝,那吴侯便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再遵守盟约。」
孙权眼睛里闪动着亮色,张纮的方案最终打动了他的心。
三天后,江东调集八万大军,兵分两路向西进发,一路命程普为主将,徐盛为副将,率军三万走陆路奔赴蕲春郡,另一路由孙权亲自为主帅,黄盖、韩当为副将,率军五万乘坐八百艘战船,浩浩荡荡赶赴彭泽。
与此同时,孙权又命步骘和张温为使者,分别出使荆南和许昌,寻求刘备和曹操的支持,同时命虞翻出使武昌,责令刘璟交出毁船兇手并依照朝廷旨意让出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