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走了,程普将信递给了副将丁奉,恨声道:「你看看吧!江夏军何等嚣张。」
丁奉看完信,有些惊讶道:「这个甘宁竟然想把我们赶出蕲春水域,这简直太不可理喻了。」
程普终于冷静下来,沉思良久道:「甘宁从来就不是鲁莽之人,此人很有头脑,我估计这不仅是甘宁的意思,这应该是整个江夏军的态度,甚至是刘璟的授意,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刘璟应该知道了朝廷任命我为南郡太守之事,所以他率军西征江陵,同时把我们赶回江东。」
「那我们该怎么办?」
程普冷冷一笑道:「我相信甘宁一定会攻击我们战船,不妨先忍下这口气,返回江东,此事让吴侯来定夺,正好他们击毁了我们三艘战船,让吴侯找刘璟要一个说法。」
说到这,程普当即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全军启航,返回江东!」
夜幕笼罩下,一支由两百艘战船组成的水军船队正在汉水江面上疾速列队行驶,战船排成三列,延绵十几里,在江面宽阔的江面上显得蔚为壮观。
这支船队是从夏口出发,运载着一万精锐的江夏军,由大将文聘统帅,他们的最终目的地是襄阳城,截断襄阳曹军的北归之路。
此时船队早已经过了宜城县,离襄阳城只有五十里不到,船帆在东南风的劲吹下鼓成了半球,使船速快疾如飞,照这个速度,船队天亮前便可以抵达襄阳。
文聘站在船头上,默默地注视着黑黝黝的江面,他心中颇为感怀,当初他们实施战略撤退,离开了襄阳,很多人都感慨此生再有没有机会返回襄阳,当时军中普遍认为曹军不可战胜。
甚至包括文聘,他也没有多少信心能战胜曹军,但事实却证明了他当时的悲观,仅仅半年多后,他们又重新杀回襄阳。
如果说从前是因为刘表最后的遗言才使他决定效忠于刘璟,与其说是对刘璟的效忠,不如说是对刘表的效忠,而现在,赤壁大战的胜利使他的心态有了微妙的改变,那就是他对刘璟的忠诚的基础变了,刘表已经在他心中渐渐淡去,而对未来的信心却在一天天加强,尽管前路会有坎坷,但他相信刘璟最终能统一天下。
「师父在考虑作战吗?」
不知何时,徒儿蔡进出现在他身边,蔡进在赤壁之战中跟随黄忠守卫军营和看押战俘,没有得到渡江作战的机会,尽管如此,他也积功升为别部司马。
文聘摇了摇头,「我没有考虑作战,我是在想州牧此人,和老州牧相比,他在阅歷、文采、名望、人脉等等方面差得较远,而且才二十四岁,为什么他却做成了老州牧一辈子都没有做成的事?」
蔡进也笑道:「我觉得我比较有发言权,当年和他第一次比武,他学武才几个月,竟能击败我,虽然是我轻敌,但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他善于抓住我的弱点,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特长,谋定而后动,所以他取胜了。」
「你说得没错!」
文聘点点头道:「老州牧就是样样都要涉及,就像枝繁叶茂的大树,却忘记了根本,那就是水军,州牧便是将荆州水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而曹军最弱就是水军,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曹军就算在陆上再强大也毫无还手之力。」
蔡进沉默片刻,又问道:「师父觉得我们蔡家将来该怎么办?会不会受到前任家主的牵连?」
这是蔡进最担心之事,毕竟蔡瑁一手毁了荆州,又投降了曹操,使得蔡家在荆州抬不起头,他对家族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文聘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不要想得太多,他是做大事之人,不会为过去的小芥蒂而耿耿于怀,再说他还需要蔡家替他稳住荆州,所以只要你忠诚正直,蔡家的前途命运就不会差。」
蔡进默默点头,他扶住船舷,望着黑亮的江水,不由心潮起伏,襄阳,他又回来了!
襄阳城和樊城一线目前有一万曹军驻守,由大将徐晃统帅,尽管襄阳城是整个荆州的中心,但曹军主力却驻守在樊城一线,连徐晃本人也大多时候在樊城。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曹军各种粮食辎重都堆放在樊城,必须用重兵把守,另一方面徐晃也受够了江夏水军之苦,如果他驻守襄阳,一旦江夏水军封锁了汉水,那么他们就要重蹈去年逃亡上庸的覆辙。
这段时间徐晃的心中格外担忧,由于风向转为东南风,那就意味着江夏军进攻的日子越来越近,而曹军在荆州的兵力只有两万人,却分守两地,这让徐晃觉得极为不妥,虽然放弃江陵有点可惜,但兵力分散会导致江陵和襄阳最后都保不住。
就在昨天,徐晃得到了消息,曹仁放弃江陵北撤,将江陵让给了江东军,这终于使徐晃稍稍松了口气,这是明智之策,不管将江陵让给刘备还是孙权,都是对江夏军的有力牵制,有利于曹军控制襄樊战略要地。
但与此同时,徐晃也担忧起来,江陵发生如此大的变故,江夏军会不闻不问吗?
天刚亮,邓塞城头上的警钟便勐烈地敲响起来,当!当!当!警钟声传到了樊城,一队队曹军飞奔上了城头,徐晃也大步上城,扶住城垛向东眺望,他最担心的一刻终于来临了。
只见远方江面上,一支船队正浩浩荡荡开来,船队在强劲东风的鼓动之下,噼波斩浪,渐渐驶近了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