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上,众人皆默默无言,程昱更加羞惭,毕竟是他最终促成了丞相出兵,尽管当时他也认为只有五成把握,可在那种情况下,就算只有四分把握,他也主张施行。
关键是他当时太过于迎合丞相的出兵想法,而没有把所有的危险都说出来,至少他已经想到了江东军很可能会从陆地进攻。
可就是这一念之差,就造成了他毕生的悔恨,导致他有一种晚节不保的痛苦,他默默站在一旁,一言不发。
这时,曹操稍稍恢復正常,他看了看陈群,歉然道:「长文,这次是我愧对于你,我向你道歉!」
陈群连忙走出列,躬身施礼道:「形势如此,丞相有时也身不由己。」
曹操点点头,「你说得不错,我耗尽半国之力,最后却一战不打而仓皇撤军,我自己名声不必说了,仅仅这巨大的浪费,我也难以向天下人交代。」
众人都默然不语,尽管丞相说得很对,但此时众人都没有心思应和了,这时,曹操看了看武将,在夏侯惇身边空了一个位子,他心中黯然,尽管他知道一定会有大将失陷,但他绝不希望是夏侯渊。
看来,以后只能和刘璟谈判,想办法把夏侯渊换回来,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有侍卫禀报,「张将军回来了。」
这是张辽回来了,张辽是在半途下船,收集云梦泽的败兵,这也是曹操极为关心之事,曹操顿时精神一振,连忙道:「传他进来!」
片刻,张辽匆匆走进,躬身施礼道:「参见丞相!」
「快说说,招拢了多少败兵?」曹操急不可耐地问道。
「回禀丞相,卑职招拢了一万五千余人,听说公明也招拢数千人,大概有两万人左右,让丞相失望了。」
「我没有失望,很不错,文远这次辛苦了。」
虽然这样安慰张辽,曹操心中却嘆了口气,才两万多人,虽然已经很不错,但只有一成被招拢,那么被俘的士兵至少也有十几万人了。
这时,曹操心中失落,只觉得索然无趣,便对众人道:「大家一路辛苦,都去休息吧!」
众人施一礼,都退下了,曹操却暗暗命令侍卫,将曹仁、程昱和陈矫留下,他自己起身回后堂去了。
换了一身衣服,才曹操走回后堂,曹仁、程昱和陈矫三人已经在后堂等候了。
「三位请坐吧!」
曹操请三人坐下,他不再提战败之事,对三人道:「我想和三位商量一下以后的安排,我打算明天就出发北上,返回邺都,所以今晚要把一些事情敲定下来。」
曹仁关切地说道:「丞相今晚刚到,明天就走,是否太急切了一点。」
曹操嘆息一声,「我也想休息几天,但也没有办法,形势迫人啊!」
曹操就在刚才得到一个消息,幽州主将阎柔率一万精锐之军投降了袁买,使袁氏余孽的实力大涨,这便让他更加急迫要回去。
曹仁默然无语,他知道丞相把自己留下来,很明显就是要想把荆州託付给自己,使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曹操又对程昱道:「仲德说说吧!我想听你的意见。」
程昱本不想多言,但曹操一定要他说,他只得说道:「其实我是担心江夏军先夺取襄阳,断了江陵军队的退路,我建议不如把江陵让给刘备,让刘备来牵制刘璟。」
刚说到这,曹仁就立刻反对,「不妥!南郡是荆州三大主郡之一,若丢了南郡,襄阳也难保,总之,我在江陵一日,就绝不会让给刘备。」
若是以前,程昱一定会和曹仁争辩,但现在他也没有了争锋之心,既然曹仁坚决反对,他便淡淡道:「子孝将军说得也是,那就守吧!」
曹操心中略略有些不满,但他也不好说什么,估计程昱的消沉和赤壁之败有关,他便不再问程昱,转而问陈矫,「季弼的意见呢?」
陈矫是曹操留下来辅佐曹仁的长史,如果让曹仁守荆州,陈矫自然也会留下,这一点他心知肚明。
陈矫欠身道:「微臣的意思是先观察一下,如果刘璟大举进攻江陵,那把江陵让给刘备,我们全力防守襄阳也无妨,如果刘璟没有急于西进的意图,那我们索性从容部署,微臣的意思是说,不要急于做决定,看实际情况来考虑。」
陈矫的方案说到了曹操的心坎上,他点点头道:「季弼说得很好,确实不能草率决定,大战结束,江夏、江东和荆南三家必然会爆发利益争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三家的矛盾,争取得到最大的好处。」
曹操又对曹仁道:「至少要把刘备给我灭了。」
曹仁立刻起身跪下,「卑职绝不会辜负丞相重託!」
「好!」
曹操欣然道:「我封你为镇南将军,统帅江陵和襄阳三万军,陈矫为长史,主管两郡政务,我就把荆州交给你们了。」
第394章 最后的心结
在武昌城南有一条里许长的小巷,叫做清平巷,巷子里住着七八户北方来的士族,大多以教书为业,每天都会有百余孩童来此读书求学,书声琅琅,宁静中带着生机。
小巷中又种着五棵茂盛的老槐树,高约数丈,树冠如盖,枝叶相连,在夏天时格外茂盛,从城墙远望去,就俨如小巷上空覆盖一片绿云,所以这条小巷又叫做五槐巷或者绿云巷。
这天上午,刘璟带着十几名亲兵随从来到小巷,他摆摆手,让随从们在巷外等候,他则背着手悠闲地走进小巷,一直走到最里面一座宅子,宅子已经脱漆发白的大门旁挂着一块牌子,上写着清贫院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