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江东五万大军也进驻江夏邾口,与江夏水军相隔数十里,两军遥相唿应,互为犄角,同时也有利于联合演练水面作战。
西塞山距离武昌很近,仅用半天时间,刘璟的坐船便抵达了武昌码头,码头一侧的港湾里泊满了民船,江夏军已经下达了禁航令,西起蒲圻,东到柴桑,上千里的江面上不准任何民船和渔船航行,江夏水军在江面上巡逻,一旦有民船违令,将遭到严惩,所以江面上只有官方货船和军船出没。
码头上也停止了民间贸易活动,只有军队或者官方货船在装卸货物,和从前的热闹繁华相比,已经冷清很多。
刘璟上了岸,只见十几艘官方的千石货船正在装载粮食,和西塞湖一样,武昌码头上也竖起了十几座数丈高的吊塔,吊塔顶上装有一只滑轮,只要把粮食放进一头的皮兜,另一头拉拽铁链,便可将一包包粮食送上大船。
不再像从前那样靠人力背负上船,不仅大大提高装卸效率,而且不再需要那么多码头工,有助于减缓江夏的劳力紧张。
马钧这项发明得到了江夏官民的一致称赞,连江东也派官员来学习,可以想像,在不久的将来,江东各大码头上也会出现无数的吊塔。
这时,刘璟意外地看见了马钧,他带着十几名弟子正站在一座吊塔前商讨着什么,这是马钧的一贯作风,他会对自己的发明不断改进,使它能更加发挥作用。
刘璟笑着走了上去,马钧也看见了刘璟到来,连忙带着弟子上前施礼,「参见州牧!」
他虽然说长段话还是有点困难,但短话已经不再结巴,和从前相比,他显得更加自信了,刘璟笑问道:「你们在商议什么?想改良吊塔吗?」
「正是,我们在考虑如何更省力?」
刘璟顿时有了兴趣,笑道:「不妨详细说说?」
马钧给自己的大弟子使了眼色,大弟子上前抱拳解释道:「我们考虑在吊塔上装一个铁皮滑斗,大概有两三丈长,只有把另一端放在船上,粮食麻包便能自己从滑斗上直接滑入大船的货仓内,更加省力,不过这样也有不便,就是要改造吊塔上的皮兜,使粮食能够有顺序地滑落,我们暂时还没有解决方案。」
刘璟点点头笑道:「其实已经有吊塔已经很方便了,只要船上再装一个钩子,直接把皮兜钩到货仓口就行了,不用再装什么铁皮滑斗。」
刘璟心念一转,忽然想到了矿山上的滑斗,又笑道:「不过铁皮滑斗可以装在船上,直接将货物送入货舱。」
马钧大笑道:「州牧可以去匠学为师了!」
其实刘璟想到的是皮带运输,但不解决动力问题,还是没有什么意义,这时,他忽然看见吊塔的另一边竟是十几个人在拉拽铁链,不由眉头一皱,把码头官员找来问道:「我在矿山码头看到的是五头牛拉拽铁链,这里怎么是由人来拉拽,为何不用畜力?」
码头官员苦笑一声道:「回禀州牧,为了备战,大部分畜力都送去了夏口,所以只能暂时用人力。」
刘璟点点头,原来如此,这时,官员又小心翼翼道:「卑职有一个建议,不知是否可以说?」
「什么建议,你说就是了。」
这名官员小心翼翼道:「上次州牧去蕲春,带回来了一头小象,卑职知道在交州和南蛮一带,有不少这种大象,能否想办法买一些回来,这样就可以用在码头上,更加节省畜力。」
刘璟不由笑了起来,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这句话果然不假。
第366章 战争悄然而至
曹军大举南下已经超过两个月,但长时间的对峙又往往会使人产生错觉,似乎战局会永远这样僵持下去,但事实却证明绝不可能,在训练了五十天后,曹操下达了东征的命令。
在江陵临时丞相府的大堂内,曹操身披铠甲,头戴金冠,腰佩倚天战剑,正向数十名大将和十几名谋士安排此次东征计划。
在大堂正中摆着一座一丈高的木架,上面挂着一幅详细的荆州地图,曹操已在地图上用红蓝两色笔画了行军路线,他缓缓对众人道:「在说计划之前,我先要奖赏于禁将军和臧霸将军!」
于禁和臧霸立刻起身行一礼,曹操笑道:「两位将军探明了道路,为这次东征立下首功,每人各赏千金!」
「谢丞相赏赐!」
曹操摆摆手,让两人坐下,这才对众将继续道:「我最担心的是,二十余万大军乘船东进,但水战不济,就害怕遭遇江夏水军主力拦截,最后逃命无路,使我们二十几万大军全部丧身江底,所以我迟迟不敢出兵。」
说到这,曹操用木桿一指地图上云梦泽中的蓝色箭头道:「但于、臧两位将军却替我解决这个难题。
我们大军可从陆路穿过云梦泽,抵达赤壁乌林,同时可以从夏水和云梦泽水路运送粮食物资,保证大军的供给。」
「然后是水路!」
曹操用木桿一指长江上的红色箭头,「其余三万水军乘八百艘战船沿长江东进,最后在赤壁乌林集结。」
这时,曹操见夏侯惇欲言又止,便问道:「元让,你有什么问题?」
夏侯惇躬身道:「适才丞相说,担心江夏水军截击我们的战船,现在我们战船同样向东而行,丞相为何现在又不担心了?」
曹操微微一笑,「此一时,彼一时也,就像我从不担心江夏水军会杀来江陵一样,我也不会担心刘璟会拦截空船,只要船上没有我们主力,刘璟就绝对不会拦截,我心里很清楚,元让就不用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