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士元久等了!」刘备笑呵呵走进房间。
庞统慌忙深施一礼,「参见主公!」
刘备一摆手,笑眯眯道:「坐下再谈。」
他又吩咐侍卫上茶,两人分宾主落座,庞统先欠身道:「主公一路辛劳,微臣这么晚还来打扰,真是万分抱歉!」
「呵呵!士元这话就见外了。」
刘备摸了摸光光的下巴笑道:「我知道士元此来必有大事,备愿洗耳恭听。」
庞统虽然是为诸葛亮而来,但他却不能就事论事,他还是需要含蓄地旁敲侧击。
「微臣也听说了襄阳之事,其实臣有一计,襄阳唾手可得。」
「哦!士元计将安出?」刘备顿时有了兴趣,身子微微前倾,注视着庞统。
庞统从怀中取出一幅荆州地图,在小桌上摊开,刘备也极有兴趣地取过烛台,烛光照亮了地图。
庞统指了指房陵郡道:「微臣听闻曹军从隆中撤回了房陵郡,但臣可以肯定地说,曹军绝不会从房陵渡江北上,而是会继续向西撤到上庸郡。」
庞统用手指重重敲了敲房陵郡以西的上庸郡,两郡间以一条堵水为界,刘备沉思半晌,问道:「为什么如此肯定?」
「原因很简单!」
庞统手指向汉水,笑道:「江夏军在水上有绝对优势,他们既然不准曹军从襄阳撤军,又岂能允许曹军从房陵渡江,曹军撤向房陵郡,江夏水军也必然会跟过去,且不说曹军在房陵有没有渡船,就算有,也会被江夏军悉数击沉,曹仁绝不会冒险渡江。」
刘备点点头,庞统确实说得有道理,他又问道:「那这和夺取襄阳有何关系?」
「微臣在想,一场大战后,刘璟必然会率主力返回江夏,留下一支军队守襄阳,再留下一队战船水军,如果这个时候一支曹军突然进攻隆中,襄阳之军会不会支援隆中呢?」
刘备已经听懂庞统的意思了,他沉吟一下道:「士元的意思是说,假扮曹军,用调虎离山之计?」
「正是!而且我们可以事先陆续派一队两百余人的斥候潜伏进襄阳,等襄阳援军奔去隆中,城中守兵不足之时,里应外合,我相信一定能夺取襄阳。」
第317章 叔侄夜话
计策倒是不错,可惜刘备已经没有攻打襄阳之心了,或者说,攻打襄阳的时机已经过了,诸葛亮偷袭襄阳,正是江夏军和曹军交战最激烈之时,毕竟襄阳还在曹军手中。
诸葛亮夺取襄阳其实已经有点晚了,但勉强还可算是最后一次机会,现在江夏军已经占领襄阳,如果他们再去争夺襄阳,无疑就是对江夏宣战。
刘备心里很清楚,江夏军气势正盛,他们未必是江夏军的对手,而曹军没有渡船,无法在北面牵制江夏军。
刘璟之所以没有继续攻打江陵,是因为这次江东出面调停,刘璟急需和江东联手抗曹,才给孙权一个面子,暂时放过南郡。
如果自己这时夺取襄阳,便会给刘璟抓住口实,从而率江夏军大举进攻江陵,江东也无话可说,那时江陵危矣!
事实上,刘备也在等待曹军南征,他期待能从未来的南北大战中分一杯羹,而绝不是大菜未上,先吃白饭。
庞统的计策虽然不错,但在大局上他还是明显不如孔明看得透彻,刘备沉吟片刻,便淡淡笑道:「此事我和孔明商议过,孔明认为现在已过了攻打襄阳的时机!」
说到这,刘备迅速瞥了一眼庞统,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庞统和诸葛亮的矛盾,不过作为一个上位者,下属之间有矛盾,他也是乐见其成。
庞统的脸蓦地胀得通红,他没想到刘备竟然又用诸葛亮来压自己,他终于忍无可忍道:「可孔明不也率兵攻取襄阳吗?结果惨败而归。」
刘备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茶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也不用太计较了,这件事不提也罢!」
庞统今年来找刘备,就是要说这件事,这次诸葛亮犯下严重错误,怎么能毛髮不损,刘备还居然亲自上门去慰问,这简直是太让人愤恨,尤其对他庞统不公。
庞统犹豫半天,却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时刘备也有点累了,不想再听庞统说下去,便笑道:「士元一路辛苦了,若没有其他事情,就早点回去休息吧!」
这是一种很含蓄的暗示,意思是说我也累了,你可以走了,在这种情况下,稍微懂点人情世故的人都会明白,然后立刻起身告辞。
庞统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也不至于这种话都听不懂,只是他一心想扳倒诸葛亮,根本就没有注意刘备在说什么,他整个心思都放在如果措辞之上。
刘备的送客之意他没有听懂,也自然没有告辞的意思,刘备见他没有反应,心中更加不悦,又问道:「士元还有什么事吗?」
这时庞统终于鼓足勇气道:「主公……孔明未奉主公之令,擅自出兵,难道主公就不追究了吗?」
刘备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他虽然不在意诸葛亮兵败,但诸葛亮擅自出兵也确实让他心中极为不舒服。
尽管他去江东前把军权交给诸葛亮,但那更多是一种姿态,并不是真的准诸葛亮擅自用兵,而只是让他替自己捧着兵权。
不料诸葛亮还是用兵,胜负并不重要,但这种行为让刘备心中深为不满。
只是刘备之前已全权交兵,现在也不好再提此事,只能是下次小心了,但偏偏庞统不知趣地又提此事,让刘备心中愈加恼羞成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