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面的为首大将正是魏延,他率领一万军队走陆路赶赴襄阳,只比船队晚一天到达,魏延已经得到刘璟的命令,并在贾诩的安排下,埋伏五里外的琵琶岗,等候伏击南郡之军。
江夏军的突然杀至令南郡军一片混乱,诸葛亮叫苦不迭,黑暗中,他的军队已被江夏截为两段,队伍已完全混乱,两支军队混战在一处。
诸葛亮正好位于队伍中间,进退不能,被江夏军团团包围,情况万分危急,就在这时,西北方向忽然杀来一军,正是关羽率领三千军赶到了。
「军师勿慌,某家来救你!」
关羽挥舞大刀,杀进了敌军之中,瞬间杀出一条血路,救出了被包围中的诸葛亮,这支生力军的赶到使南郡军压力大减,众人一股作气,沖开了江夏军的拦截。
魏延大怒,挥刀杀了上去,「关羽休走!吃魏某一刀。」
关羽回头,只见在火光中出现了一名身材魁梧的大将,面如重枣,膀大腰圆,使一把六七十斤重的大刀,威风凛凛,关羽身经百战,识人无数,眼前之人显然是一员勐将,既然此人自称魏某,那必然就是刘璟手下大将魏延了。
关羽立刻对周仓道:「速护卫军师南撤,我即刻便来!」
他纵马如飞,瞬间便杀至魏延眼前,挥刀直取魏延人头,刀势迅勐惨烈,「来得好!」魏延大喊一声,挥刀迎战,两人战成一团。
此时南郡之军已被一截为二,周仓护卫着诸葛亮以及数千军队,一路向南疾奔,而另外一半后军则被江夏军包围拦截,喊杀声震天,战鼓声如雷。
关羽和魏延大战三十余合,关羽见魏延刀法整齐,毫无破绽,不由暗暗称奇,但此时他的军队处于下风,局势极为不利,若再不撤走,他军队必将全军覆没。
关羽无心恋战,他大喝一声,一连噼出连环三刀,巨大的力量和惨烈刀势使魏延被迫连退数步,关羽抓住这个机会,一调马头,催马便走,他的马速极快,瞬间便奔出数十步,身影消失在黑暗中。
四周的南郡士兵见关羽撤走,都拼命向南奔跑,南郡之军崩溃了,魏延并没有追赶关羽,关羽刀势极为沉重,实际上他已经支持不住了,如果再战下去,五个回合之内他必败无疑。
也多亏眼前的局势使关羽再战,而撤军走了,魏延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不由暗暗赞嘆,不愧是名震天下的关羽,自己武艺不如他。
魏延收回心思,他回头见南郡士兵哭爹喊娘,已乱成一团,他大喝一声,「投降者可免死!」
「投降者免死!」江夏士兵一片大喊。
三千余南郡士兵走头无路,纷纷跪地投降,在四周火光的映照下,黑压压的士兵跪满一地,武器都被丢弃一旁,魏延巡视了一圈,没有发现一名主要将领,诸葛亮更是不见踪迹,他暗骂一声,心中恼火不已,若不是关羽杀来,他今天将立下大功。
诸葛亮在周仓的护卫下一路奔逃,一口气逃出十余里,四周都是开阔地带,他才缓缓停了下来,不断收拢后面赶来的败军。
诸葛亮望着满天璀璨的星空,不由长长嘆了口气,直到今天他才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确实需要实战经验,不是光靠熟读兵书便可解决,比如今晚入襄阳城,他明明知道今晚可能会中计,但他还是抱着一丝侥倖之心,再比如面对被伏击的混乱,他竟一筹莫展。
这时,关羽也率败军赶了回来,他见诸葛亮独自在一旁凝望夜空,显得孤独无助,神情惨然,他心中对诸葛亮的一丝不满也随即消失了,关羽傲上凌强,惟独不欺弱者。
他缓缓催马上前安慰道:「胜负乃兵家常事,军师不必气馁!」
诸葛亮嘆息一声道:「我算无遗策,惟独识人不明,想到了蔡中和张曲的愚蠢贪婪,却没有看透霍峻的为人,他兄长霍笃宽厚忠诚,从不欺凌弱者,抢掠民众,那霍笃的兄弟又岂会是贪婪无智,目光短浅之人,我看错了他,导致了今晚之败。」
「军师认为今晚是霍峻所为?」
诸葛亮点点头,「当然是他所为,不过光凭他还远远不够,他夺权之顺利,魏延配合之巧妙,他身后必然还有高人策划,不知道此人是谁?」
「难道是贾诩?」关羽沉吟片刻道,他知道贾诩已投降了刘璟。
「应该是他,徐元直擅长于内政而不善谋略,其他年轻晚辈更没有这种筹谋,除了贾诩那个老狐狸外,还会有谁这么毒辣。」
诸葛亮心中十分沮丧,他看了看四周的军队,一万军队丧失了四千人,连王威也死在襄阳城下,这么惨重的损失,让他怎么向刘备交代,这一刻诸葛亮有点万念皆灰了。
「军师,走吧!」关羽还是有点不放心。
诸葛亮长嘆一声,「走吧!」
他们收拾败军,继续向南而行,从大道向南郡退去。
隆中,曹军和江夏军对峙了一个下午和晚上后,终于在天快亮时向西撤军了,他们撤向房陵郡,然后从房陵郡渡汉水北上,最终返回樊城。
朦胧的晨曦中,一队队曹军士兵列队向西而去,曹仁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凝视着远处的隆中镇,他能隐隐看见江夏军士兵在小镇上走动。
「大将军觉得江夏军会追击吗?」徐晃出现在曹仁身旁,沉声问道。
「应该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