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又想起一事,问道:「襄阳库房中的造船之材还有多少?」
「这个……卑职不是很清楚,但前段时间江夏大量船只前来搬运,运走了很多,估计只剩三成了。」
「只剩三成!」
曹操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眼中露出恼怒之火,只剩下三成,还有什么意义?
这时,程昱在一旁笑道:「其实丞相不必为此事担心,天下造船之匠何止荆州,黄河两岸就有很多,丞相可他们徵集而来,足有万余人,造船之木也不止荆州有,属下后来想起,南皮和黎阳的仓库中就有不少,再收集天下之材,应该完全能满足造船所需。」
「可运输怎么解决?」
毛玠也在旁边解释道:「属下祖父也善于造船,我见过他们运输木头,是用桐油在木头刷上几道,阴干后就不怕渗水,直接扎成木排从水上浮运,省时省力!」
「好!」曹操欣然点头,对毛玠道:「这件事我就交给你去协调,可传令天下郡县,运输造船之木到南阳,两个月内必须运到,否则惟太守县令是问。」
「属下遵令!」
曹操又对程昱笑道:「造船之事,我想将交给仲德全权负责,此事事关重大,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唯有仲德才能让我贴席入睡。」
程昱微微一笑,「既然丞相如此信任,我自然不会让丞相失望。」
第301章 襄阳投降
曹军再次南下,张允投降,曹军铁骑饮马汉江,一时间襄阳震撼,民心动盪,数以万计的民众蜂拥出城,向江夏方向逃难。
为防止局势失控,蔡瑁下令襄阳城关闭城门,不准民众逃难,但住在城外以及各县的民众依然大规模逃亡,掀起了曹军南下后的第二波难民潮。
州衙议事堂内,蔡瑁紧急召集襄阳重臣商议对策,此时襄阳郡已经发生了一次分化,襄阳郡丞王觊和参军庞季已经投奔南郡,但出乎蔡瑁意料的是,治中邓义却没有走,依然留在襄阳。
大堂上,除了蔡瑁之外,还有蒯越、韩嵩、邓义、李圭、陈震等人,每个人表情都十分凝重,蔡瑁嘆口气对众人道:「现在的形势大家也看到了,曹丞相亲率大军前来,张允已投降,民心动盪,军心不稳,襄阳大势已去,现在如果我们不投降曹丞相,迟早会被江夏和江陵攻破,既然如此,不如早早归顺朝廷,大家都可以谋一个前途。」
说到这,蔡瑁取出一封信,扬了扬,对众人道:「这是曹丞相写给我的亲笔信,信中说得很清楚,只要我们归降,那么不仅保证我们现在的地位,将来还会进一步提升,加封爵位,光宗耀祖,我希望各位能和我同进共退。」
大堂内一片寂静,这个决定尽管都在众人的意料之中,但它真的来到时,众人却又觉得一时难以接受,毕竟他们无法向死去不久的刘表交代。
这时,蒯越沉吟一下问道:「不知州牧是什么态度?」
尽管蒯越问得很含蓄,但大堂上这些官场老油条顿时都反应过来,只要刘琮投降就行了,他们跟着刘琮投降,于名声无碍,而且还得到实惠。
蔡瑁有些犹豫,这就是刘琮来承担道义上的责任,蒯越提出这个方案固然没什么压力,但刘琮毕竟是他名义上的女婿,不说翁婿之情,至少这些年的扶持和利用使他对刘琮多少有一点歉疚之情。
众人都看出了蔡瑁的犹豫,韩嵩又笑着补充道:「他是我们的主公,当然应该是他决定降曹才行,德珪去劝劝他吧!」
众人纷纷应和,李圭也笑道:「更重要是曹丞相希望州牧归降,我也建议军师去劝一劝州牧。」
李圭是蔡瑁的心腹,连他也贊成鼓动刘琮投降,蔡瑁也无可奈何了,其实刘琮投降对他蔡瑁也何尝没有好处?
想到这,蔡瑁便点点头,「既然大家都这样认为,那我去和他谈一谈吧!尽量说服他看清形势。」
蔡瑁见所有人脸上都露出兴奋之色,不由暗骂一声:「一群老奸巨猾的傢伙!」
「我不干,要投降你们去投降,休想打我的主意!」
房间里,刘琮捏着拳头向蔡瑁大声叫喊,满脸通红,那神情、那目光,就仿佛是一只发怒的野兽,「父亲尸骨未寒,你们就要投降,你对得起父亲的託孤吗?」
刘琮的怒骂让蔡瑁也有点恼羞成怒了,他眯着眼冷冷道:「没有什么对不起,你父亲临终前可没有託孤,就算託孤,托的也而不是你。」
「你!」
刘琮后退一步,巨大的羞辱感令他无地自容,他死死地盯着蔡瑁,半晌齿缝里才迸出一句话,「卑鄙!」
蔡瑁有些怜悯地看着他,他知道刘琮已经明白自己的身份,他不过是个傀儡,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才是操纵他的主人,自己让他投降,他居然还敢讨价还价。
刘琮转身走回自己的屋,忽然,一个青幽幽的东西从屋子里扔了出来,咣当!一声,崩坏了一角,包裹的缎绸散开,竟然是刘琮的州牧之印,蔡瑁一怔,顿时满眼怒色地向屋子里望去。
刘琮出现在门口,冷冷道:「你要的不就是替罪的州牧吗?你随便在街上找个乞丐,让他当州牧,反正我不陪你玩了,要杀要剐随你。」
「你这个浑蛋!」
蔡瑁暴跳起来,他捏紧拳头,冲上来要揍刘琮,这时蔡夫人出现了,她瞥了一眼地上的宝印,拦住兄长笑道:「没什么大事,兄长先去吧!让我来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