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公,我是怕影响刘氏族祭!」陶烈嘆了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蒯良摇摇头笑道:「不用担心,刘氏族祭在正月初四举行,婚礼结束后,刘磐和刘虎立刻从陆路赶回襄阳,只要抓紧时间,完全来得及,只是一些襄阳的宾客恐怕来不了,这确实是有点遗憾。」
对于襄阳的宾客陶烈不太关心,他只关心刘璟兄弟几人,他听蒯良并没有提到刘璟,不由一愣,连忙问道:「难道璟公子不用回襄阳参加族祭吗?」
蒯良取出一封信,递给陶烈,「这是州牧写来的信,昨天刚送到,专门是说璟公子的婚事,信中也提到了,说家族都一致同意,今年璟公子可以不用参加族祭,不算违反族规。」
陶烈半晌没有说话,他老于世故,当然知道这里面另有深意,恐怕不是因为婚事那么简单,沉吟良久,陶烈问道:「蒯公,你觉得他们伯侄二人有修復关系的可能吗?」
蒯良苦笑一声,「坦率地说,很难!我不是说完全不可能,但这种因权力之争而反目,没有五到十年时间,一般都不会恢復关系,而州牧的身体还能活几年?所以我一点都不乐观。」
陶烈嘆了口气,「说起来,还是平民普通人家更有人情味一点。」
蒯良呵呵一笑,「这话也不尽然,两兄弟为争一头牛,一辈子反目成仇的情况也有吧!」
陶烈也笑了起来,「蒯公说得对,家家都有苦衷,外人不知道而已。」
两人便将话题转到正事上,陶烈取出厚厚一本清册,递给蒯良笑道:「这是陶家的嫁妆,请蒯公过目!」
蒯良接过厚厚的清册,忍不住笑道:「我记得五年前陶家嫁女,嫁妆便轰动了江东,光束帛就有一万匹,此番嫁女,我可想而知了,那嫁妆必定会轰动天下。」
陶烈有些得意地笑道:「这次嫁女和以往不同,嫁妆当然要更厚一点,这次九娘出嫁,除了衣裙用具外,主要是以钱粮为主,用以资助璟公子养军,另外,还有一份特殊的嫁妆,我估计已经到了夏口。」
「是什么特殊嫁妆?」蒯良好奇地问道。
陶烈笑了起来,「很快蒯公就会知道了。」
第225章 特殊嫁妆
夏口,由于临近新年,筑城暂停,民夫们分得几斗米,纷纷返回家中准备过年。
经过两个月的筑城,新城的轮廓已经出现,城池周长二十余里,城墙已修葺一丈高,被茫茫大雪覆盖,俨如一条白色嵴背的巨蛇,伸向远远的灰濛濛的暮色烟霭中,坎坷不平的地面,被雪填平补齐,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平地。
远处,黄鹄山上也被厚厚的大雪覆盖,俨如披上了洁白素装,树枝变成了臃肿的银条。
而码头上却热闹异常,码头上的船只一部分已被移走,空出一片宽阔的码头,足够千石江船靠岸,千余名士兵已将整个码头戒严,不准闲人靠近,而几十名陶傢伙计站在百余辆马车前,焦急地望着江面,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刘璟、刘虎、魏延、甘宁、廖化等一帮军中高官都聚集在码头上的一座亭子里,每个人的眼中都闪闪发亮,充满了期待。
刘璟则表情平静,耐心地等待着陶氏船队到来,他其实有一点担心,担心陶家船队会在半路被荆州水军拦截,这是因为大船中运送着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
一旁,陶政心中十分激动,但也更加担心,毕竟这是陶家几十年来最远的一次行商,而且耗资巨大,是妹妹陶湛的一份特殊嫁妆,如果出了意外,对陶家的信誉将是最沉重的打击。
整个码头都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万分期待船队到来,这时,忽然有人大喊一声,「来了!」
紧接着很多人都大喊起来,「来了!来了!」
刘璟也看见了,在夕阳的映照下,一支由百余艘大船组成的船队正浩浩荡荡向码头驶来,刘璟顿时松了口气,太好了,幸亏没有被荆州水军拦截,否则荆州内战真的要爆发了。
陶政激动得向码头奔去,大声喊道:「准备接船!」
几十名陶傢伙计奔了上来,随着第一艘大船缓缓靠岸,船板搭上了码头,码头顿时一片欢唿,刘璟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快步走到大船前,刘虎和甘宁早已先奔上大船,他们更加急不可耐。
一群战马被牵了出来,哒哒地走下了大船,刘璟的眼睛顿时一亮,江夏的马匹也不少,大多是挽马和普通畜力,而眼前的马匹则完全不同,这是真正的战马,来自于河西走廊。
就连刘表军中的战马也明显逊色了很多,这让刘璟不由想起他在汝南见到的夏侯渊骑兵,那奔跑如山一般气势,也只有这种战马才能办到。
他慢慢走到这群战马前,轻轻抚摸着每一匹战马,像在抚摸着最美貌的女人,它们高大强健,四肢匀称,灰色、黑色、白色或者赤红色的皮毛富有光泽,在夕阳映照下闪闪发光,长长的尾巴迎风飞舞,高昂的马颈密布着齐刷刷的鬃毛,都是清一色年轻的战马。
大船一艘艘靠岸,一群群战马从船里走出来,很快便挤满了码头,战马都套有马辔,大多性格温顺,显然都经过良好的训练。
等候在码头上的千余名士兵纷纷奔上前,每人牵了一匹马,他们的神情就仿佛迎接自己妻子的到来,对眼前的战马怜爱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