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连忙迎了上去,抱拳施礼笑道:「刘别驾,别来无恙!」
刘先也笑着回一礼道:「我还以为璟公子会在柴桑,准备积极防御江东军,没想到居然在夏口筑城。」
刘璟哈哈笑了起来,「夏口筑城,不也是防御的一种吗?」
刘先苦笑一声,这种事情还是不要说破的好,想到自己的任务,他便小心翼翼建议道:「璟公子,我们谈一谈?」
刘璟点了点头,「我们去武昌谈。」
数十艘大船缓缓离开了夏口,向武昌城驶去,刘先负手站在船窗前,久久注视着远处的夏口筑城,他极有眼光,很清楚刘璟在夏口筑城的深意,这显然是将江夏战略重心西移,说到底,刘璟的目光还是盯住了襄阳。
「璟公子,筑城的那些士兵可是换回的荆州战俘?」刘先转身坐下来问道。
「正是他们。」
刘璟笑道:「反正他们在军营内也闲得无事,让他们参与筑城,正好发挥他们的优势。」
「州牧希望这批战俘能尽快返回襄阳,望公子还是尽快释放他们回襄阳。」
「释放?」
刘璟摇了摇头,「不存在什么释放的问题,他们在筑城时没有任何人监视,他们随时可以离开江夏返回襄阳,我也不会阻拦,别驾何用『释放』二字?」
刘先有些不明白了,他眉头微微一皱,「你是说他们自己不愿离开江夏?」
「也不是吧!毕竟妻儿在襄阳郡,谁不想回家?我估计是因为他们没有领到工钱,所以都不愿走,工钱一放,保证大部分都会赶回家去过新年。」
「原来是这么回事!」
刘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战俘参加筑城是有酬劳的,刘璟颇有手段,用这种方式把战俘扣在江夏。
不过,刘璟至少已经表态,愿意遣返这些战俘,这便让刘先一颗心落了下来。
他沉吟一下,换了一个话题,「还有就是江夏太守之事,州牧提出一个方案,可以由璟公子提出五个人选,然后州牧在这五个人选中任意指定一个,不知公子是否同意?」
刘璟笑了起来,「现在江夏郡军民就只认一个太守,那就是我本人,除我之外,江夏郡不会接受任何人为太守,这一点请别驾转告州牧。」
在太守问题上,刘璟毫不含煳,虽然他可以让刘虎为太守,让蒯良为太守,而实际掌权人是他,但军中将领和郡衙官员都一致反对,这涉及到一个名的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
如果他刘璟不能为江夏太守,那么很多事情都无法处理,他做出得很多决定也都不会合法,关系重大,所以他一定要坐上太守之位,这是谈判的第一条,他绝不会让步。
不等刘先开口,刘璟又接着道:「四千战俘就是换太守之位,如果襄阳不肯,那下面也没法谈,这四千余军队将直接在江夏受田,他们的家人也会东迁江夏,别驾先考虑一下吧!」
「这……」刘先有些为难,虽然刘表准他为全权代表,和刘璟谈判,但刘表并不完全同意刘璟为太守,如果他贸然答应,回去也不好交代。
他想了想便道:「这样吧!先以公子出任江夏太守为基础,我们继续谈下去。」
从夏口到武昌县约一天半的航程,第二天中午,船队抵达了武昌,刘璟请刘先先去休息,命人好生伺候,安排好了刘先,他立刻带领数十名士兵向西疾奔而去,沿着官道在旷野里疾奔一个时辰后,刘璟抵达了江夏书院。
江夏书院也就是从前的黄氏山庄,黄氏家族的府宅,自从黄氏家族被江东灭门后,黄氏山庄便变成了一座空宅。
尽管如此,它依旧是江夏最华丽的巨宅,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不远处便是波光浩淼的大湖,建筑群规模宏伟,占地近千亩,可以住三四百户人家。
不少人建议刘璟接收这座府宅,但刘璟没有答应,一是山庄离武昌城稍远,有数十里路程,往来不方便,另一方面他孑然一人,就算成婚也只有两人,住这样大的宅院,未免太空旷冷清了一点。
所以刘璟便决定,将黄氏山庄改名为江夏书院,由百余名优秀人才和他们的家人居住,江夏书院的考试择优正在鹿门书院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还没有结果,但江夏书院内已经搬来一人,此人正是新任书院院主,蒯良。
刘璟答应了蒯越的提议,任命蒯良为书院院主。
一行人赶到了书院,黄氏山庄的牌匾已被摘掉,在书院大门前修筑了一座亭子,亭子里立一块白玉碑,上刻「江夏书院」四个大字。
书院内有专门的官员,听说司马驾到,官员立刻迎了出来,躬身施礼,「卑下参见司马!」
「蒯院主可在?」刘将翻身下马笑问道。
官员指着不远处湖边几个钓鱼的老者,笑道:「那里面有一人,便是蒯院主!」
第222章 豆腐鱼羹
蒯良是个喜欢清静的人,身体不太好,对居住的环境非常挑剔,当他听说将去的江夏书院便是号称江夏第一山庄的黄氏山庄,便欣然带着老妻和几个跟随他们多年的仆佣前来江夏上任了。
除了黄家子弟在山庄被屠杀这一点阴影外,书院的其他任何方面都令他非常满意,他住进了最安静最优雅的一座院子,那是从前黄祖的主宅院,这几天已经收拾安顿了,蒯良便开始享受这里的悠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