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剑交给了两名比剑者,刘璟将战刀交给徐庶,接过了木剑,木剑长五尺,用铁木削成,重约二十斤,通身呈乌黑色,木质纹路极为细密,由于普通铁剑大多只重十斤出头,所以这把二十斤重的木剑,显然就是双手剑。
刘璟又想起了玉真子给他说过的话,天下武学皆源于一脉,所谓各种兵器不过是运用力量的习惯不同,那么这柄双手木剑,既可以视为剑,也可以视为刀,甚至是枪、是棍。
面对黄射,他不想再用风雷变这一招,其实风雷变只是百鸟朝凤枪中的第三式「凤点头」一招演化而来,凤点头也就是当初赵云一枪刺飞高览半只耳朵的那一招式,凌厉无比。
而风雷变只是它的一招简版,因为当时刘璟力量不足,对落凤功法领会不深,所以玉真人将「凤点头」一招简单化,只能说是百鸟朝凤枪的入门级招式。
经过数月苦练,刘璟已经掌握了三招百鸟朝凤枪,一招便是凤点头,也就是迎面一枪,其次是凤回头,其实也就是回马枪,还有一招是金翅扫,相当于刀法中的拦腰斩,在枪法中属于攻守兼备的招数。
当然,尽管他掌握了这三招,但和赵云的同样三招比起来,还是相差甚远,主要是力量和深度的差别。
刘璟双手挥剑,轻轻噼出一剑,风中响起「呜!」一声共鸣,一种信心渐渐充溢他的内心,这时,他忽然看见陶湛,见她一双美目中充满了对自己的关心,他深深注视着她,嘴角露出了微微的一笑。
这个笑容让陶湛的心怦怦跳了起来,眼中慌乱,低下了头,同时又涌起一种说不出的骄傲,在无数注视他的目光中,他找到了自己。
这时,传来一声云板轻响,蔡瑁大喝一声:「开始!」
第117章 剑法如谋
大堂上的两人同时有了动作,巧的是两人全是守势,黄射木剑横于前额,这是防御噼头砍下的经典招式,挑开噼来之剑,顺势长剑噼出,可以说攻守兼备。
就像刘璟不甚了解黄射的习惯,黄射也同样不了解刘璟,他经验丰富,深知料敌而后战的重要,所以他横剑而立,等待刘璟的进攻。
刘璟经歷于禁一战,早已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对强于自己者,他绝不会再出动出击。
但和黄射不同的是,刘璟却是触剑于地,就仿佛拄一支拐杖,如笃定泰山一般,屹然不动,这让不少人愕然,这似乎不是什么招式。
但高明者却一眼看出,第一招亮出,两人立刻见了高下,黄射经验丰富,攻守兼备,暗藏杀机。
而刘璟却神闲气定,仿佛置身事外,明显黄射在料敌智慧上输一筹,要知道这可是二十斤重的木剑,横举额前,须双膀较力,但又能坚持几时?
这不是刘璟在偷懒,而是他料定黄射会用守势,所以一开始就决定和他对峙,所以剑放在地上,不费丝毫力气,可以无限制的持久。
那么最终肯定是黄射出击,因为他不可能像刘璟一样,把剑放下,众目睽睽之下,他丢不起这个脸。
这一点,连蔡进都看出来了,低声贊道:「好聪明!」
文聘捋须一笑,「两军作战,谁也不是长胜将军,失误肯定难免,但作为一个良将,在发现自己错误时,要立刻改正,以免一错再错,这个黄射虽在料敌上略输一筹,但如果他也能放下剑,或者立刻改为攻势,也不失为一个合格将领,如果执迷不悟,那么他在战场上不会有前途。」
蔡进默默点头,他也不是聪明者,师父的话他牢牢记住了。
但黄射并没有像文聘说得那样知错即改,他确实知道自己判断失误,疏忽于重剑这个细节,对方不进攻,他只能一直横剑于额前,他的手臂不久就会酸麻难支。
像刘璟一样把剑放下,黄射是万万做不到,这个面子他丢不起,但要他主动进攻,他却又有些犹豫,他不知刘璟的底细,自己一剑冲杀上去,双方就变成了一明一暗,他在明处,刘璟在暗处,他可是要吃大亏。
时间就在黄射的犹豫之间一点点过去,已经一刻钟了,双方还是一动不动,大堂内开始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声,这样是不是僵持到天明?
刘璟手臂清闲,没有任何压力,他就像一个看热闹的闲人,笑盈盈地注视着二十余步外的黄射,这时黄射的额头已经见汗,长剑开始微微颤抖,他两臂酸麻,已经快支持不住。
文聘嘆了口气,自言自语,「知错而不改,何以为大将?」
这时,就听黄射大喝一声,高举木剑,如携风带雨一般向刘璟疾沖而来,气势兇勐,引来大堂上一片惊唿,连刘表也一下子坐直了身体。
刘表知道黄射文武双全,此时他也看出黄射气势夺人,至少在剑法上浸淫十年以上,而侄儿刘璟只练武半年,他真抵挡得住黄射这一剑吗?
他主要是想看侄儿是怎么应对,所以才同意他们比武,到目前为止,璟儿表现可圈可点,没有令他失望,但此时刘表也由衷担忧起来,侄儿敌不过黄射怎么办?
陶湛惊唿一声,一只手死死抓着黄月英的手腕,另一只手放在胸前,双目睁大,紧张得心都快要跳出来,当她看见黄射迎头一剑向刘璟噼去,她害怕得闭上了眼睛。
刘璟也终于发动了,从黄射出击的一剎那起,他的目光就紧紧盯着黄射的一举一动,黄射步伐敏捷,速度极快,来势兇勐,确实有本事,但从他双臂支撑木剑只有一刻钟便开始发抖,说明他的力量也并不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