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沉吟一下问道:「是柴桑发生了什么事吗?」
李管事先得到陶湛严令,不准他乱说话,但有些话他不说出来,憋在心中又难受,李管事犹豫了一下,还是吞吞吐吐透露了一点。
「今天下午,我家主人接到一份锦书,听说是邀请书,主人看完锦书后,便立刻决定返回柴桑。」
居然是锦缎邀请书,这可不是一般人拿得出手,刘璟又问道:「是谁送的锦书?」
李管事摇摇头,「是听主人丫鬟说的,具体是什么人,我们也不知道。」
刘璟想了想,或许信中有解释,便点点头笑道:「多谢李管事特地跑一趟。」
李管事告辞而去,刘璟拿着信进了房间,他坐下抽出信纸,一行娟秀飘逸的小字呈现在他眼前。
璟公子:当公子收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乘船离开了樊城,在赶去柴桑的路上,真的很抱歉,原本打算后天中午邀请你再次小酌,可是发生了一些事情,使我不得不临时决定返回柴桑。
我也很遗憾,不胜嘆惋,希望公子能体谅我的离去,不要认为我是个失信之人。
我在家族负责稽核各地商行帐册,时逢岁末年初,正是各地商行开始报帐之始,或许会很忙碌,不过早则一月,迟则两三月,我会再回樊城,请君小酌。
搁笔之际,蓦又记起,公子是答应了赴宴,但我却没有说定时间,那么,两三个月后的邀请,应该也不算违约吧!
想到自己没有违约,歉疚之情立刻减轻了几分,拍拍胸口,庆幸当时没有想好去哪家酒馆。
望公子保重,期待再见之日!
柴桑陶湛敬上。
看完信,刘璟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
第75章 许都之谋
许都城北,在紧靠建安宫有一座气势不逊于皇宫的府宅,占地数百亩,雕樑画栋,飞檐斗拱,各种建筑上百座,规模浩大。
这里便是汉丞相曹操的府邸,自从汝南郡收兵北归后,曹军士卒疲惫,而北方袁绍则忙于平息河北内乱,无暇南顾。
曹操便掩旗息兵,积蓄力量,操练军马,等待着秋天发动对袁绍的再次战争。
不料一份河北情报的到来,令曹操的想法有些动摇了。
夜幕下,相府门前站在两排披甲武士,戒备森严,这时,一辆马车缓缓停在相府大门前,一名侍卫从台阶上奔来,拉开了车门。
程昱从马车里走了出来,微微笑道:「这么晚,丞相还没有休息吗?」
「丞相正在书房等候先生,请跟我来!」
程昱今年已六十出头,但养身有术,神清气足,行走步履矫健,依然可以骑马跟随着军队南征北战。
今晚是曹操特地派人将他请来,现在亥时已过,万籁俱寂,正是人们即将休息之际,丞相却派人将他找来,程昱隐隐感到,必有什么紧急之事。
他跟着侍卫进了大门,一路向曹操书房而去……
书房内,火盆里燃烧正旺,使房间里温暖如春,墙角放着一座青铜百兽香炉,裊裊飘着若隐若现的青烟,使房间里充满了一种淡淡的清香。
曹操坐在靠窗坐榻上,在他前面已摆了几张单人坐榻,此时曹操正和另一名重要幕僚荀彧谈笑风声。
荀彧年约四十岁,身高约七尺八,长得面如白玉,风度翩翩,仪容高雅而俊逸,是一个十足的美男子。
但曹操并非他仪容伟美而看重他,而是因为他才智出众,是曹操帐下最重要的五大谋士之一,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
曹操和荀彧相谈正欢,这时,门外传来侍卫禀报:「振威将军来了。」
振威将军正是程昱的封号,曹操点点头,「让他进来!」
片刻,程昱走进了房间,跪下行拜礼,「属下程昱拜见丞相!」
虽然程昱封号是振威将军,但曹操一般都称他为先生,他是曹操五大谋士中最年长的一个,曹操也对他格外敬重。
「先生请坐!」
曹操微微一笑,摆手请程昱坐下,又歉然道:「这么晚还打扰先生休息,真是很抱歉!」
「丞相有事,程昱自然赶来,这是做属下的本份,丞相不必有歉意。」
程昱捋须笑了笑,又对荀彧点点头,心中却暗忖:连荀彧也来了,莫非是为袁绍之事?
这两天他们接到河北情报,袁绍病重,恐怕将不久于人世,袁绍几个子侄争位,明争暗斗已到白热化。
与此同时,曹操谋士们的意见也分为两派,有要求乘乱进攻河北,但也有求稳,家丧谋攻不是君子所为。
程昱也是主张按兵不动,不过他却不是为了什么君子之风,而是等袁绍病死,袁氏兄弟发生内讧,自相残杀,然后再出兵各个击破。
曹操从桌上取过一封情报递给程昱,笑道:「这是刚刚从荆州送来的情报,你先看看吧!着实有趣。」
程昱微微一怔,荆州来信?他心念一动,莫非丞相是想谈荆州之事,便笑问道:「可是那个刘璟又有故事了?」
曹操仰头呵呵一笑,「正是如此,这小子不把荆州搅得天翻地覆,他是绝不肯罢休。」
自从汝南收兵回来后,曹操一直在关注刘璟在荆州的情况,穰山之事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还是第一次对一个敌方少年如此关心。
他已经收到了关于刘璟的几份情报,对他在荆州的情况了如指掌,没想到这小子又把水军校尉张允狠狠教训了一番,着实让曹操为之拍掌大笑。